枸杞根皮(二升,切) 白前(三两) 石膏(八两) 杏仁(三两) 橘皮(五两) 白
术(五两)
六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煎两三沸,分三服。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肾病方第十四

内容:《病源论》云∶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目黑,小便黄。


《千金方》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方∶
生地黄(五斤,干) 苁蓉(八两) 白术(八两) 巴戟天(八两) 麦门冬(八两)
茯苓(八两)
两) 干姜(五两)
十二味,为散,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云∶治肾实热,小腹胀满,四肢正黑,耳聋,梦腰脊离解,梦伏水等气急,泻肾汤方∶
大黄(三两,以水一升,密器中宿渍,碎如雀头大) 生地黄(五两) 甘草(二两) 茯
苓(三
硝(三两)
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别渍大黄,纳药汁中,更取二
升三合,去
《耆婆方》治肾气虚,则梦使人见舟船溺人。冬时梦见伏水中,及在水行,若有恐畏,
恶人
秦胶 石斛 泽泻 防风 人参(各一分) 茯苓 黄芩 干地黄 远志(各八分)
十味,切,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大肠病方第十五

内容:《病源论》云∶大肠气盛则为有余,则病肠内切痛,如锥刀刺,无休息,腰背寒痹,挛
(力
大肠
《千金方》治大肠虚寒,利下青白,肠虚雷鸣相逐黄连补汤方∶
黄连(四两) 茯苓(三两) 芎 (三两) 酸石榴皮(五具) 地榆(五两) 伏
龙肝(鸡子大一
六味,切,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伏龙肝屑,搅挠调,分三服。
又云∶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生疮,生姜泄肠汤方∶
宿姜(三两) 橘皮(三两) 大枣(十四枚) 青竹茹(三两) 生地黄(十两) 桂
心(一两) 黄
十一味,切,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小肠病方第十六

内容:《病源论》云∶小肠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干涩,小腹 胀,是为小肠之气实
也,

《千金方》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腹中懊 ,补阳方∶
干姜(三两) 当归(四两) 黄柏(四两) 地榆皮(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
(三两) 石榴皮
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胶煮烊,分三服。
又云∶治小肠实,热胀口疮紫胡泻阳方∶
紫胡(三两) 橘皮(三两) 黄芩(三两) 泽泻(三两) 枳实(三两) 旋复花
(三两) 升麻(
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胆病方第十七

内容:《病源论》云∶胆气盛为有余,则病腹内冒冒(干也,突也,莫报反)不安,身躯(去
迂反,
宿汁,心
胆气之虚也
《千金方》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半夏千里水汤方∶
半夏(三两) 酸枣仁(五合) 黄芩(一两) 远志(二两) 茯苓(二两) 宿姜
(三两) 秫米(
凡八物,细切,取长流水五斗,先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三千过,澄清,取六升煮药,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胃病方第十八

内容:《病源论》云∶胃气盛为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
饥而
《千金方》治胃虚冷,少气口苦,身体无泽,补胃汤方∶
防风(二两) 柏子仁(二两) 吴茱萸(三两)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桂
心(二两) 橘皮
凡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胃实泻胃热汤方∶
栀子仁(三两) 夕药(四两) 白术(五两) 茯苓(二两) 生地黄汁(一升) 夜
干(三两) 升
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次下蜜,煎取三升,
分三



<目录>卷第六

<篇名>治膀胱病方第十九

内容:《病源论》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
者,
泻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