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之神剂。发汗利水,并可补四逆、真武之不逮。然温邪咳嗽,
误投必毙。大青龙发汗亦然。是二法乃一大寒大热之对子,泻心、四逆,庶堪比肩。
\x理中伤胃脂,逍遥劫肝阴\x
理中汤之醒脾,逍遥散之疏肝,洵为良方,然治气分不足则可,若以之治血虚之体,
是增病而速毙。凡方皆利弊相因,彼偏用二方者,何徒知其利而不计其弊哉?
\x牛黄损离火,黑锡夺坎水\x
一清心中痰火,一摄肾下寒水,诚医家宜备之要药。然备以治仓猝闭证,则有无穷
之益,误施于久延脱证,其害不可胜言。苏合香丸治气闭,大活络丹治中风,损益同此。
合观四节,可以悟投方之机。
\x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x
气滞而后寒积,血壅而后热生。行气如旋复、香附、陈皮、葱、薤等味,加入温药
队中以散寒,其效倍捷。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大剂寒凉,必加入活血之品,如桃
仁、丹皮、泽兰、茜草、刘寄奴、参三七等,乃无冰伏热邪之弊。此理本易知,惜医多不
识,故特表而出之。
\x命方良有以制剂岂徒然\x
方有膏、丹、丸、散、煎、饮、汤、渍之名,各有取义。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
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味,以涤荡邪气,渍取其气,以
留连病所。而君臣佐使,配合全在分量,如小承气用大黄为君,走中下焦血分,浓朴为
君,即变而为中上焦气分之法。阳旦汤桂枝为君,走太阳,芍药加倍,便入太阴。当归
赤小豆散,赤豆为君,重在败毒,当归为君,重在理血。主之,佐之,轻之,重之,运用
之妙,存乎一心,立方者讵可忽诸?
<目录>
<篇名>六经提纲
属性: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
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
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太阴之为病,腹痛,自利,时
时呕吐。”“少阴之为病,但欲寐是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胸,饥不欲食,食
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目录>
<篇名>六字真言
属性:无论外感内伤,无论出其右者,莫六字若也。曰表,里,寒,热,虚,实。三阳为
表,三阴为里。表中之里,阳明是也,里中之表,少阴是也。并各相表里。三阳之腑主
表,经主里。三阴则心肺主表,脾肝肾主里。外感者表宜汗,里宜下。内伤者表宜清补,里
宜温补。内伤阳则阴盛,阴盛者易感寒。内伤阴则阳亢,阳亢者易感热。此所谓邪乘虚
入也,虚为正虚,实乃邪实。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能将此参伍错综,
条分缕晰,则亦庶乎其可也。
<目录>
<篇名>六气便解
属性:\x风\x
风有内外。内动之风病于肝,治当辛凉。
外感之风病在肺,治当温散。兼寒脉紧,兼湿脉弦,燥化脉数,寒化脉迟,本病脉浮。
\x寒\x
寒有表里,而表里各有虚实。实者解表,宜麻黄汤,攻里宜三物白散。虚者固表,宜
桂枝汤,温里宜四逆汤。兼风脉浮,兼湿脉沉。
\x暑\x
天热地湿,合而成证,暑气当令,因时命名,邪实脉洪,正虚脉濡。
\x湿\x
湿有清浊。露雾湿伤气分者曰清,潮水湿伤血分者曰浊,清宜发汗,浊宜利水。从
燥化则脉急,从寒化则脉缓,本病脉滑。
\x燥\x
燥有虚实,虚燥救肺,实燥泻心,酸甘凉润,始终正治,邪实脉涩,正虚脉短。
\x火\x
火有阴阳,阳火可釜底抽薪,阴火宜导龙归海,阳脉有力,阴脉无神。
<目录>
<篇名>医经补正
属性: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浮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
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脉浮紧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杏甘石汤。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里证者,越婢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小陷胸汤亦可用。
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
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伤寒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