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纵寇以遗患也。二
方皆肝家得力之剂。
\x犀角地黄汤\x 治热伤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
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热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
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
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
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若心火独盛,
则加黄芩、黄连以泻热,血瘀胸痛,则加大黄、桃仁以逐瘀也。
\x四生丸\x 治阳盛阴虚,血热妄行,或吐或衄者。
生地黄 生柏叶 生荷叶 生艾叶(各等分)
上四味,捣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滚汤化服。
【集注】柯琴曰∶阴虚而阳无所附,则火炎上焦;阳盛则阳络伤,故血上溢于口鼻也。
凡草木之性,生者凉,而熟之则温;熟者补,而生者泻。四味皆清寒之品,尽取其生者,而
捣烂为丸,所以全其水气,不经火煮,更远于火令矣。生地多膏,清心肾而通血脉之源。
柏叶西指,清肺金而调营卫之气。艾叶芳香,入脾胃而擅去瘀生新之权。荷叶法震,入肝
家而和藏血摄血之用。五志之火既清,五脏之阴安堵,则阴平阳秘,而血归经矣。是方
也,可暂用以遏妄行之热血,如多用则反伤营。盖血得寒,则瘀血不散,而新血不生也。
设但知清火凉血,而不用归脾、养荣等剂以善其后,鲜有不绵连岁月而毙者。非立法之
不善,妄用者之过耳。
\x当归六黄汤\x 治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上水煎服。
【注】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
不能中守,故盗汗。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寐,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
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阳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
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
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
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 ,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
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 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
以固未定之阴。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之谓欤!
【集注】吴琨曰∶杂证盗汗,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则阴
虚有火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救阴为急。故以补阴之品,佐泻火之药,明者辨之。
\x黄 建中汤\x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夜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诸不足诸证。
黄 胶饴 白芍 甘草 桂枝 生姜 大枣
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喻昌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
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黄 建中汤,
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
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然用法贵立于元过之地,不独呕家不
可用建中之甘,即微觉气滞,更当虑甘药大过,令人中满也。至大建中则大建其中之阳,
小建中则小小创建之义,理中则燮理之义,治中则分治之义,补中、温中,何莫非先中州
之义。缘伤寒外邪逼入于内,法难尽用,仲景但于方首以“小”之一字,微示其意,至
《金匮》始尽建中之义。后人引伸触类,制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曲畅建中之旨。学
者心手之间,所当会其大义也。
\x双和饮\x 治大病之后,虚劳气乏。补血益气,不热不冷,温而调之。
白芍(二钱) 黄 (炙,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中桂(七分) 当归(一钱) 熟地黄(一钱) 川芎(七分)
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注】此汤乃李杲以黄 建中汤减饴糖合四物之方也。黄 建中,治虚劳不足,是从
脾胃中化生血气。此则直补阴血,兼之温养阳气,所以减饴糖之甘,加纯阴之品,名曰
双和也。地骨皮饮,其意在凉血热,故佐二皮以清之。圣愈汤,其意在救血脱,故佐参、
以补之。双和饮,其意在温养血气,故佐 、桂、炙草以温之。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是也。
\x人参养荣汤\x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变见诸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