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意也是尔。乌可举一而废一哉?私窃怪夫!近世以来,多秘
所患以求诊,以此验医者之能否。医亦不屑下问,孟浪一诊,以自挟其所长。甚者病家从前
误药或饮食居处有所讳诲,虽问之而不以尽告,遂至索病于冥漠之间,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
顷,毫厘千里宁不委命一掷与人试伎乎?此余于终篇所以特举前辈格言,以解世俗之惑,不
然《难经》有谓∶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者,又果何意邪?(大人、小儿诸病
瘥后,饮食且须渐进,常若不足,毋使食气伤胃,其病复来。大热方退,尤不可饱。小儿伤
乳,热复则同。)




<目录>卷之一\总论

<篇名>论《易简方论》

内容:《易简方论》前后,活人不知其几,近世之士,类以《春秋》之法绳之,曰《易简绳愆》,
曰《增广易简》,曰《续易简论》,借古人之盛名以自伸其臆说。吁!王氏何负于人哉?余谓
《易简方论》,后学指南,四时治要,议论似之自有人心权度存焉耳。况王氏晚年剂量更定
者不一,日月薄蚀,何损于明,若夫索瘢洗垢,矫而过焉,或者公论之所不予也。




<目录>卷之一\总论

<篇名>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内容:大道之浑沦,莫知其原。然至道无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
之妙,非言不明。尝试原之脉者何也?非气非血,动而不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经曰∶
脉者,血之府也。自《素问》而下迄于今,经所不载,无传记而莫闻其名焉。然而玄机奥妙,
圣意幽微,虽英俊明哲之士,非轻易可得而悟也。夫脉者,果何物乎?脉者有三名,一曰命
之本,二曰气之神,三曰形之道。经谓天和者是也。至于折一肢瞽二目亦不为害,生而脉不
可须臾失,失则绝命害生矣。经曰∶春弦、(一曰长。)夏洪、(一曰钩。)秋毛、(一曰涩。)
冬石,(一曰沉。)此言正脉,同天真造化之元气也,巡于春夏秋冬,木火水金之位,生长收
藏,参和相应,故禀二仪而生不离于气,故于脉有生死之验。经曰∶脉者,血之府也。如世
之京都,州县有公府解署也。国因置者,所以禁小人为非道也。公府不立,则善者无以伸其
枉,恶者无以罚其罪,邪正混同,贤愚杂处,而乱之根也。经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既阴阳为神明之府,脉为血之府而明
可见焉。血之无脉,不得循其经络部分周流于身,滂沛奔迫,或散或聚。气之无脉不能行其
筋骨、脏腑、上下,或暴或蹶。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气化则
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盛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绝则物死,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皆
随气之盛衰而为变化也。脉字者,从肉从永,从爪从血,四肢百骸得此真元之气,血肉、筋
骨、爪发荣茂可以倚凭而能生长也,长久永固道,故从肉从永者是也。从爪从血者,巡之如
水,分流而布遍周身,无有不通也。《释名》曰∶脉,脉幕也。如幔幕之遮覆,幕络一体之
形,导太一真元之气也。元气者,在气非寒非热,非暖非凉,在脉者,非弦非洪,非涩非沉,
不为气而浮沉,不为血而流停,乃冲和自然之气也。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以然者,
为元气动而不息,巡于四方木火水金之位,温凉寒暑之化,生生相续,新新不停,日月更出,
四序迭迁,脉不为息。故人有身形之后,五脏既生,身中元气即生焉。故春弦、夏洪、秋毛、
冬石,此四时之气也,而脉者,乃在其中矣。《道经》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此如脉之谓也。又云∶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曰∶吾不知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斯立脉之名之本意也。
故道者,万物之奥。脉者,百骸之灵。奥灵之妙,其道乃同元气者,无器不有,无所不至,
血因此而行,气因此而生。故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瞻之在前,忽然在后而不匮者,皆由于
脉也。分而言之,曰气,曰血,曰脉;总而言之,惟脉营运血气而已。故经曰∶血气者,人
之神。不可不谨养也。《阴阳别论》曰∶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此阳者,言脉也。胃者,
土也。脉乃天真造化之气也。若土无气,则何以生长收藏?若气无土,何以养化万物?是无
生灭也。以平人之气,常禀于胃。正理论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阴阳交会,胃和脉行,
人禀天地之候。故春胃微弦曰平,得弦而无胃曰死。夏胃微钩曰平,但钩而无胃曰死。长夏
微软曰平,但弱而无胃曰死。秋胃微毛曰平,但毛而无胃曰死。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