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书名: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仁斋直指》序

内容:余始撰《活人总括》、《婴儿指要》,俗皆以沽名讥。及《脉书》一行,于是敛肃而相告
曰∶诚不易也。谁肯倾 竭廪,以徇人哉?余曰∶尔亦知有天乎?天将寓其济人利物之心,
故资我以心通意晓之学。既得于天,还以事之,是盖造物初心之所期也。或者隙光自耀,藏
诸己而不溥诸人,政恐玉毁椟中,草木俱腐矣。虽然人有四百四病,或出于前三册之外者,
可不原证择方,揭为直指之捷径乎!明白易晓之谓直,发踪以示之谓指。剖前哲未言之蕴,
摘诸家已效之方,济以家传,参之《肘后》,使读者心目了然,对病识证,因证得药,犹绳
墨诚陈之不可欺,庶几仁意周流, 相续,非深愿欤?余尝慨而作曰∶天之予人以是物,
必使之有以用是物,有是物而不能用,非惟拂天,抑亦自弃其天者也。并书此为同志勉。
\x景定甲子良月朔。三山杨士瀛登父序。\x




<目录>卷之一\总论

<篇名>五脏所主论

内容:夫在天之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惟肝则主风。在天之热,(暄、暑、炽、燠,热之
用也。)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惟心则主热。在天之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惟脾则主湿。
在天之燥,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惟肺则主燥。在天之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惟肾则主
寒。吁!此天地自然之气也。气之愆伏,乘虚入人,而人不能克,百病之所由生。故风喜伤
肝,热喜伤心,湿喜伤脾,燥喜伤肺,寒喜伤肾,而暑喜伤心包络。(心包络曰膻中,在胸
膈间。盖心主暑,故暑气伏于三焦膈胃之间。)其或风气之胜,木邪乘土,则脾病生焉。热
气之胜,火邪乘金,则肺病生焉。湿气之胜,土邪乘水,则肾病生焉。燥气之胜,金邪乘木,
则肝病生焉。寒气大来,心火亦为肾水所乘矣。左关为人迎,可以知风寒暑湿热燥所从入之
门。右关为气口,可以别脏气郁畅与食气聚散盈虚之候。若乃忧愁思虑,易耗心神。恚怒气
逆,易损肝气。纵欲强志,肾之戕。形寒饮冷,肺之害。饥饱劳倦,脾之伤。外之六气相乘
,内之七情相感,凡是数者,皆为五脏之邪。因其所主,而寻其某脏所受之处,则得之矣。
心主血,所藏者神,上应舌,外应诸掌,其声言,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肝主
筋,所藏者魂,上应眼,外应爪甲,其声呼,其色青,其臭燥,其味酸,其液泣。肾主骨,
所藏者精与志,上应耳,外应腰背,其声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肾冷多
辛,其液涕。脾主肌肉,所藏者意与智,上应口,外应四肢,其声歌,其色黄,其臭香,其
味甘,其液涎。故心肺在上主脉气也,肝肾在下藏精血也,脾居中州又所以为精血脉气之养
也。心之平脉浮大而散,肝之平脉弦细而长,肾之平脉沉濡而滑,肺之平脉短涩而浮,脾
之平脉和缓而大。平者,五脏本然之正脉也。春弦、夏钩、(叔和云∶夏洪取火脉来盛之义。)
秋毛、冬石,以其四时当旺者,象之木火金水,四时各旺七十有二日。土为季脉,每季之月
寄旺一十八日。春则弦缓,夏则洪缓,秋则微缓,冬则沉缓。合四季而论,则亦七十有二日
矣。春弦者,端直之状,细弱而长是也。夏钩者,浮大而散,来疾去迟是也。秋毛者,稀软
之状,轻虚以浮是也。冬石者,沉濡而滑,举指来疾是也。土之脉,温浓气行乎脏腑之中,
平和不可得见,其衰则现焉。所谓弦、钩、毛、石,盖应时而略见耳。其中须有谷神胃气之
和。若弦如张弓弦,钩如操带钩,毛如风吹毛,石来如夺索,去如弹石,此皆危脉也。此绝
无胃气也。胃气亏绝,其能久乎?若夫春得金脉,夏得水脉,秋得火脉,冬得土脉,四季
得木脉,其与心之脉克肺,肺之脉克肝,肝之脉克脾,脾之脉克肾,肾之脉克心,此皆贼邪
也。一脏无气,况可以为人乎?然则诸腑之脉可得闻欤?曰∶小肠微洪,大肠微涩,膀胱微
沉,胃微缓而胆微弦急。此无他腑与脏合气,同气相求,斯有得其近似者矣。抑古人所谓九
脏者又何如耶?曰∶形脏四,一者头角,二者耳目,三者口齿,四者胸中。神脏五,在心藏
神,在肝藏魂,在肾藏志,肺藏魄而脾藏意。然脏者,神之舍;色者,神之旗。五脏已败,
其色必夭,槁怪异常,夭必亡矣。抑犹有说焉。微迟、濡弱,其候虽不同,而为寒为虚一也。
数实、长洪,其形虽不类,而为热为实一也。诸脉皆弦,吾知其病出于肝;诸脉皆缓,吾知
其病出于脾;诸脉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