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篇名>伤寒

属性:\x发汗法∶\x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 然一时许为佳,不欲如水淋漓,服汤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然发汗须如常覆腰以上,浓衣覆腰以下。盖腰以上淋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润,病终不解。
凡发汗病证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脚间周遍为度。
\x转下法\x
凡转下。须体认得合下之证明白。在阳明胃经。则不拘日数。过时失下。则气血不通。
四肢便厥。不识返疑是阴厥。复进热药。祸如反掌。若少阴肾经、太阴脾经。下证悉具。汤
已更衣者。止。不须尽剂。阳明病得利瘥。慎不中服补药。热气得补复成。更复下之。是重
困也。宜消息安养之。
\x取吐法\x
凡取吐。服吐药后。不大吐。则当以手指掐之。便吐矣。不吐稍增药。以吐为度。
少。病不除。明日再服吐药。可至再三。但虚人宜少吐。药力过时不吐者。啜热汤一升。以
助药力。不必尽剂。吐讫便可食。无复余毒。若服药过多者。饮水解之。
\x水渍法\x
以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胸上。须臾蒸热。又渍令冷,如前用之。仍数
易新水。日数十易。热甚者置病患于水中。热势才退则已。亦良法也。
\x葱熨法\x
以葱一束。以索缠如饼馅大。去根叶。惟存白三寸许。先以火 一面令通热。勿至灼人。
乃以热处着病患脐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遇一饼坏不
可熨。则易一饼。候病患醒。手足温。有汗乃止。
\x蒸法\x
以薪火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洒之。取蚕沙柏叶桃叶糠麸皆可用,相和铺烧地上。
可侧手浓。上铺草席。令病患当上卧。温覆之。夏月热。只布单覆之。汗移时立至。俟周身
至脚心自汗 。乃用温粉扑止汗。移上床。最得力者。蚕沙桃叶柏叶也。无蚕沙亦得。单
桃单柏叶亦得。蒴 叶亦可用。麸糠乃助添。令随多少。不用亦得。此极急则可。如治病得
愈。明年斯时。慎莫再作。再作或不治矣。
(凡煎煮药之法。须用银石器微火熟煮。不可太猛。表汗下之药。每服煎至八分。对病
药煎



<目录>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篇名>阳证

属性:\x麻黄汤\x
治足太阳膀胱经发热头痛。身疼恶风。无汗而喘。阳明合病。喘而胸满。太阳病八九
日不解。以此发汗。必衄乃解。及治不得汗。发衄。阳明脉浮。无汗而喘。宜服。脉但浮无
余证者与服。若不溺。腹满加哕者。不治。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锉散,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至欲加知母半两、石
膏一两、黄芩一分。或汗出后无大热而喘者。去桂加石膏一两。春冬只根据正方。
\x升麻葛根汤\x
治伤寒时疫头痛。增寒壮热。肢体痛。发热恶寒。鼻干。不得睡。小儿大人疮疹。己发
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衣。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
重如石。及解伤酒膈热。口疮咽疼。
升麻(一两) 白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 葛根(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不拘时。潮热头痛。生姜三片、葱白二根煎。咳嗽涎盛。
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煎。上膈热。薄荷黄芩各少许煎。斑疮未出。加紫草楂根各半钱、葱

叶、
桑白皮七寸、乌梅一个煎。小儿量度多少。老人加人参倍白芍药各五钱。大段寒即热服。热
即温服。(近人以药性寒凉。不肯轻服。然治证相对。服之何妨。)
\x金沸草散\x
治风壅痰盛。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闷。痰涎不利。咳嗽
喘满。涕唾稠粘。时行寒疫。壮热恶风。有寒则汗出。风盛则解利。
金沸草(去梗三两) 荆芥穗(四两) 麻黄(去根节三两) 甘草(一两) 半夏(汤
洗七次
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乌梅一个煎。头疼柚叶半皮。
牙疼热煎灌漱。诸风及大腑风秘。左胁刺痛。每料加枳壳一两去y。风热结在脏腑。烦躁。
气壅腹痛。大便秘。以葱白研烂。微火炒过。布巾盛。熨脐。后加大黄朴硝薄荷各五钱服速
效。诸风发散并用。妊妇伤寒。头痛旋疼。壮热心躁。加白术人参黄芩生石膏各一两。热嗽

燥。
加朴硝五钱。食后服。
\x小柴胡汤\x
治伤寒四五日。寒热胸胁满痛。默默不欲食。心烦。或呕渴。或腹痛。或胁下痞硬。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