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 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并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己巳己卯凡甲己上下失守皆此一法而已 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 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仙家咽气可以深根固蒂以子受母气也咽下气令腹中鸣至脐下子气见母元气故曰返本还元也久饵之令深根以养固蒂 也故咽气津者此名天池之水可久饵之资精气血荡涤五脏先溉元海一名离宫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饵之以 补精血可益元海也假令丙寅刚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刚也虽得其交岁而丙未迁正治天下辛巳独治其泉上位丙失其刚干故中水运不得运大过也反受土胜之 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柔干在上犹言不及何况柔失刚者也中水运非大过不可执法而定之 不以诸丙年作其水大过也当推之天数 而知有亏也 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 天虽主治之此即布正之化正司主岁未得正位也 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 柔干至而吕有音应刚干未迁而律管无声即少羽鸣响而大羽也 如此即天运失序 虽有化而非常化也 后三年变疫 变有微甚故有迟速当推其天数之浅深也 详其微甚差有大小 大差七分小差五分每一分一十五日大差速至小差徐徐而至之也 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推数差速即知运迟 当先补心俞 心俞在背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圆利针于日中令温暖次以手按穴得其气动乃咒曰太始上清丹元守灵诵之三遍先想 火光于穴下然后刺可同身寸之一寸半留七呼得气至次进针三分以手弹之令气至而下针得动气至而徐徐出针次以手扪其穴 令受针人闭气三息而咽气也 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 肾之所入阴谷穴也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用圆利针令口中温暖先以手按穴乃咒曰大 微帝君五气及真六辛都司符扶黑云诵之一遍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得动气至而急出之 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 即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辛丑辛亥辛酉辛未辛巳辛卯如此上下失守皆推大小差而刺之 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 七日后神气实而水疫不伤心欲实令少思 思即伤神居当澄心而神守中即道自降而其气复上人乱想劳神即阴中鬼王劳神即神役苦志心乱故夭人命实即神和志安 心静即中也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 乙得其位上失其庚即谓柔失其刚也虽得其岁即庚未得中位也乙得下位治其地上位庚失其刚干故中金运不得大过反 受火胜之也 上位失守下位无合 乙未在下主地孤立也上无刚干正之天运虚 乙庚金运故非相招 上下相招阴阳相合也司天与运各得其化 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不以阳年元胜复支干不合有上下相错谓之失守 庚不与乙相对合也 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 失守即同声不相应也姑洗上管庚辰太商不如应林钟下管乙未少商独应矣如此即天运化易 故四序非常也 三年变大疫 金疫又名杀疫 详其天数差有微甚 大差七分即气过一百五日即甚矣小差五分即气过七十五日即微也 微即微三年至 微即徐也 甚即甚三年至 甚即速也 当先补肝俞 肝俞在背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圆利针以口温暖先以手按穴得动气欲下针而咒曰气从始清帝符六丁左施苍城右入 黄庭诵之三过先想青气于穴下然后刺之三分得气而进针针入五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令受针人咽气 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 肺之所行经渠穴也在手寸口陷中手太阴经也用圆利针于口内温令暖先以左手按穴而咒曰太始上真五符帝君元和气合 司入其神诵之三遍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二呼动气至而出其针也 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一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 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 亦名杀疠 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 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尔 速至共三年迟即后三年其至如金疫刺法同前也 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即天运各异金杀丁之灾化民病也同刺而却之也 肝欲平即勿怒 怒即阴生肝为阳神也阴生即阳夭夜卧念安其志勿诵恶语即阳神魂守中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 下得其位上失其主即司天布正木运反虚也虽交岁而天未迁正中运胜即地见丁酉独主其运故行燥胜天未势化是名二虚 者已 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灾亦然三日肝自病风化不令运失其壬未得其位天如布退可得迁正不假复而正 角 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 推之天别又及几分天如复位故得相招者也 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 差七分计一百五日即大差之期也差五分即七十五日其下者又微也 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 上律HT 宾下吕南吕上大角不应下少角应故二角失而不和也后壬午迁正之日即上下角同声相应 微甚如见三年大疫 微即至乙酉甚即至甲申甚速微徐也当刺脾之俞 脾之俞在背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动脉应手用圆利针令口中温暖而刺之即咒曰五精智精六甲玄灵帝符元首大始受 真诵之三遍先想黄气于穴下然后刺之二分得气至而次进之又得动气次进之二进各一分留五呼即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其人 不息三遍而咽津也 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 肝之所出大敦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