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2-顾松园医镜-第79页

阳气,所当急固。阳 虚气弱者,固宜用之,血虚阴虚者,亦可暂投,使其一息尚存,庶可以次第而生生矣。加诸药方,因 其所宜而施之。
\x六君子汤\x 治肥人气虚,卒然昏愦,〔肥人多类中,以气盛于外,而敛于内也。〕不省人事。〔气 不摄痰,痰迷心窍也。〕痰涎壅盛,〔肥人多湿痰也。〕舌本硬强,语言不清,口眼 斜,肢体不遂等 症。〔皆痰之故也。〕 人参〔一钱至一两。〕 白术 茯苓〔各一、二、三钱。〕 甘草〔补中气以化痰。五、七 分。酒家去之。〕 橘红〔利气以行痰。〕 半夏〔燥湿以制痰。各一、二、三钱。〕加竹沥 〔开经络,导痰涎。一杯。〕 姜汁〔开痰。数匙。〕可合 星香散。平素善饮酒患此症者,加甘蔗汁。〔一杯。以解酒毒。〕如口渴者,本方去姜汁、半 夏,加麦冬、石膏,〔清肺胃之热,此方允为治虚风之仪式。〕桑枝汤煎药。
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圣剂,若系肺经燥痰,非所宜也。按嘉言云∶肥人最多热痰,故口 眼斜,手足麻木,不论左右,俱作痰治,诚为当矣。但肥人多虚风,宜用一派甘寒之药,〔人 参、葳蕤、胡麻、甘菊、生地。麦冬、栝蒌、石膏、梨汁、竹沥之属。〕忌用燥剂,临症宜审。
按酒客每多类中风者,盖酒为湿热之物,能酿痰涎,痰多则内火易动,当少壮时,血强气雄,不能 为害,中年以后,经脉骨肉渐为糟粕之味所渍,谷食渐减,蒸胃腐肠,虽或色泽红华,而中实败坏,一 或内伤劳役,或六淫七情,少有所触,皆能卒中。譬如枯杨生华,忽遇大风而摧折矣。故沉湎致虚而 中,与房劳致虚而中,均为危症。赵晚林云∶酒客类中,宜大补胃气,多加人参以挽之。
\x四君子汤\x 治面色痿白,〔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 力,〔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者。〔切之而知其气虚矣。〕 人参〔补五脏之元气。〕白术〔补五脏之母气。〕茯苓〔能致五脏之清气。〕甘 草〔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加橘红,名异功散。
此补气之要剂,须随症加减用之。
\x归脾汤\x 治类中风,心、脾、肝三经俱虚,或怔忡惊悸,眠则易醒,〔心血不足也。〕或饮食减 少,食则难化,〔胃气 弱,脾阴亏也。〕或烦恼多怒。〔肝血少,肝火旺也。〕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补脾。〕茯神 远志 枣仁 元肉〔安神。〕当归〔养 血。〕木香〔快气。〕肝火旺,加丹皮、黑山栀。〔泻火。〕 此补气养血安神,阴阳和平之剂,活法对症加减用之,自臻神效。
\x加味逍遥散\x 治类中风多食。〔风木太过,脾土受克,故求助于食。〕又治肝经风热,血燥筋挛,
肢体不遂,内热晡热,往来寒热诸症。
柴胡〔肝木气郁,必下克脾土,用柴胡辛以散其束缚,升以举其抑遏。〕芍药〔味酸而 收,能制肝木之太过。〕当归〔肝伤则血病,用以养血。〕茯神〔水实则火燥,取其宁 心。〕白术 甘草〔木盛则土衰,用以扶其所不胜。〕丹皮 黑山栀〔用以泻火。各一钱。〕 此泻肝安脾之治法,当再加人参、橘红,以合异功散补脾,则食自如常矣。若肝经风热血燥等症,去 归、术,加滋阴之品,用桑枝煎药。
\x地黄饮子\x 治舌喑不能言,足痱不能行。
熟地 萸肉 五味〔壮水之主。〕巴戟天 肉苁蓉 附子 官桂〔益火之源。〕远志〔水 火并补。〕石菖蒲〔芳香能通利关窍。〕石斛〔强肾,疗脚膝痹弱。〕茯苓〔肾气厥 逆,痰如潮壅。苓则下行伐肾,降水泛之痰。况浊阴既上逆,下窍必不通。苓则引浊阴仍走下窍,亦因 桂、附雄入之势,驱浊阴而利以导之者也。〕麦冬〔等分。〕薄荷〔减半。阴火上炎,胸膈正燎 原之地,故以二味凉膈清心,又加梨汁、人乳、竹沥,亦热因寒用之法也。〕引用姜、枣,加 人乳、梨汁、竹沥。
此方补肾以益火之原。按经曰∶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内夺者,夺其精也,精夺则 气夺而厥。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声喑于上,体痱于下,元阳大亏,病本在肾。以肾脉上挟舌本,下 走足心也。果系肾中之火衰者,方可议用。然世之火衰成病者,千百难逢一、二,故喑痱之症,属肾 中之水虚者为多。当用六味加牛膝、杜仲、石斛、龟甲、人乳、梨汁、竹沥之属,大忌辛热。又经曰∶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志乱不甚,言微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故知喑痱并见,原 为危险之症。
\x十全大补汤\x 治类中风,气血两虚,不能荣养筋骨,以致遍身疼痛。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甘草〔用四君子,加黄 以补气。〕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用四物汤以补血,四君、四物即八珍汤也。〕肉桂〔气虚者多挟寒,寒者热之,故用肉桂。且气药 得之可以益卫,血药得之可以调荣。〕加秦艽〔活络舒筋。〕续断〔通关利节。〕杜仲〔除腰膝之疼 痛,利遍体之机关。〕虎骨〔治肢体挛痛。〕鹿角胶〔疗肢体酸疼〕 此方治气血俱衰,阴阳并弱之症,诚足贵也。但世人患阴虚者多,类中,亦多由阴衰而致。方中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