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61-长沙方歌括-第13页

抵当汤属性:治太阳病热在下焦。小腹硬满。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主之。
虻虫(三十个 去足翅。熬。) 水蛭(三十个 熬。) 大黄(三两 酒洗。) 桃仁 (三十个 上四味。锉如麻豆。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歌曰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张令韶曰。太阳有经与气之分。亦有外与表之别。桃仁承气证热结膀胱。乃太阳肌腠之 邪从 阳肤表之邪从胸中而下结于小腹。表气通于胸。故曰。表证仍在。反不结胸。皮毛为表也。
盖太阳之气。从胸而出入太阳之经。循背膂而下络膀胱。经病外邪从背而入结于膀胱者。详 于桃仁承气汤方注。而气病表邪从胸而入。不涉于膀胱。故不曰热结膀胱。而曰反不结胸。
热在下 亦居小腹。故前章曰小腹急结。此章曰小腹硬满。急结者急欲下通之象。不必攻之。故曰下 者愈。只用桃仁承气足矣。此曰硬满。全无下通之势。故不曰血自下。而曰下血乃愈。言必 攻而始下也。非抵当不可。二证之分别如此。又曰。太阳病六七日。正当太阳主气之期。表 证仍在。脉当浮。今微而沉者。气随经络沉而内薄也。内薄于胸当结胸。今反不结胸者。知 表邪从胸而下入于阴分。阴不胜阳故发狂。热在下焦故小腹硬满。硬满而小便自利。便知其 不在无形之气分而在有形之血分也。方用虻虫、水蛭。一飞一潜。吮血之物也。在上之热随 经而入。
拒大敌。四 <目录>卷三\太阳方<篇名>抵当丸属性:治伤寒有热。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
虻虫(二十个 去翅足。熬) 水蛭(二十个 熬。) 桃仁(三十五个) 大黄(三 两)
上四味捣。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不可余药。 时当下血。若不下 者。
歌曰 卅五桃仁三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陈修园曰。抵当之脉。浮取微而沉取结。按曰微而沉。非沉微也。故又以沉结申之。抵 当之 小便自利。非膀胱之气不化。为下焦之瘀不行。以此方之难用。又不可不用。不得不重申其 义也。然此为抵当汤、丸二证公共之辨法也。师又立抵当丸方法者。着眼在有热二字。以热 瘀于里而仍蒸于外。小腹又满。小便应不利而反自利。其证较重。而治之不可急遽。故变汤 为丸。以和洽其气味。令其缓达病所。曰不可余药者。谓连滓服下。不可留余。庶少许胜多 许。俟 时下血。病去而正亦无伤也。
<目录>卷三\太阳方<篇名>大陷胸丸属性:治结胸证。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此方主之。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 熬。) 杏仁(半升 去皮尖。炒黑。)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次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 钱匕 如药法。
歌曰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 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蔚按。太阳之脉。上循头项。太阳之气。内出于胸膈。外达于皮毛。其治法宜从汗解。
今应 以 结。
丸而又纳蜜奈何。欲峻药不急于下行。亦欲毒药不伤其肠胃也。
<目录>卷三\太阳方<篇名>大陷胸汤属性:治大结胸证。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 升。
歌曰 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日晡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蔚按。大黄、芒硝。苦咸之品。借甘遂之毒。直达胸间之饮邪。不专荡胃中之邪秽也。
汤与 味之过而 以遮上下也。膈能拒邪。则邪但留于胸中。膈不能拒邪。则邪留胸而及于胃。胸胃俱病。乃 成结胸。如胸有邪而胃未受邪。则为胸胁满之半表半里证。如胃受邪而胸不留。则为胃家实 之阳明病。皆非结胸也。故必详辨分明。庶无差误。
<目录>卷三\太阳方<篇名>小陷胸汤属性: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主之。又治心下结痛。气喘闷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歌曰 按而始痛病犹轻。(与手不可近大结胸证迥别。)脉络凝邪心下成。(曰正在心下。
上 张令韶曰。气分无形之邪结于胸膈之间。以无形而化有形。故痛不可按而为大结胸证。
结于 方 脉络之结热从下而降也。若大结胸证亦用此汤。药不及病。多死。又曰。气无形者也。经。
有形者也。以无形之邪结于胸膈之内。故用大黄、甘遂辈从有形之肠胃而解。结于脉络之间。
又用黄连、半夏辈从无形之气分而散。此经气互相贯通之理。
徐灵胎曰。大承气所下者燥屎。大陷胸所下者蓄水。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