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60-银海精微-第7页

胡 黄 升麻(各四分) 炙甘草 当归身(酒浸) 防风 (各五分)
上作一帖,水一钟半,煎八分温服。临避风处睡可也。又并渣服。
〔热气攻痛〕 \x酒调洗肝散\x 治眼热气上攻无时,黑睛痛者服之。
黑参 大黄 桔梗 知母 朴硝 栀子 黄芩 热甚者,加生地、归尾之类。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日服二次。
〔热气郁结〕 \x明目流气饮\x 治气郁眼目赤肿,服之。
菊花 细辛 大黄 牛蒡子 川芎 蒺藜 荆芥 玄参 甘草 蔓荆子 防风 栀子 黄芩 木贼 苍术 草决明 上各等分。水煎食后服。
<目录>卷上<篇名>痛如针刺属性:眼痛如针刺者,即是神祟症中,如艾之灸如针之刺痛同,然此症皆因心脏潜伏热毒,风 壅在于膈间,目眩头痛,眼系常急,欲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相似,急服泻心汤八 散正其头,点以时药消散血气,洗以侧柏叶、防风、荆芥、
薄荷、黄连、生地黄之类,黑睛有星如钉之钉凹进痛如针刺,点以淡药可也。
\r痛如针刺图\p05-c20a21.bmp\r \x泻心汤\x 方在前鸡冠蚬肉症内。
\x八正汤\x 方在前胞肉生疮症内。
<目录>卷上<篇名>伤寒热病后外障属性:伤寒热病外障者,盖由大病新瘥出早,形骸羸瘦,脏腑未实,气血尚虚,阴阳偏胜未复 ,纵口多毒,五辛油腻煎炒,一切热物之类,蓄积诸毒,众聚停留于内,热邪必表于外,攻 冲于眼。眼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其症各现于五轮。此症发时赤肿泪出痛涩难开,瞳仁阔大黑 花撩乱,不能远视,此血虚也。治法点以时药,洗以散风前症活血之药,不宜 洗,只 平补脏腑,损其有余,益其不足,是为活法也,宜忌三两月可也。
\r伤寒热病后外障图\p05-c20a22.bmp\r 问曰∶两目或发肿痛者何也?答曰∶气血不足,虚阳攻上故也。此症纵有疼痛,切不可 服泻药凉药,只宜和解之。痛肿甚者,明目细辛汤、熊胆丸、地黄汤之类,点三七丹,脑射 〔风热作痛〕 \x明目细辛汤\x 治热病后患肿痛,大便结,羞明服。
生地黄 川芎 蔓荆子 归尾 白茯苓 本 荆芥 麻黄根 防风 羌活 川椒 细 上各等分。食后温服,日一次。
\x熊胆丸\x 治肝胆得热火邪为病,用清热解毒。
熊胆(一个) 石决明 车前子 泽泻 细辛(各一两) 干地黄 茺蔚子 牛胆(一个) 龙胆草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九丸,食后温酒送下。
\x地黄汤\x 治眼久病昏涩,因发而久不愈,宜服。
防风 羌活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上各等分。水煎温服。
<目录>卷上<篇名>风牵出睑属性:风牵出睑者,脾胃受风,壅毒出胞睑之间,睑受风而皮紧,脾受风则肉壅,此皮紧肉壅 ,风牵出睑,泪出汪汪,无分四季,此土陷不能堤水也。水渍于睑,湿烂之状。治法∶先用 摩风膏刮散脾外风邪,涂以白敛膏消散风毒,翻转睑皮,烙三五度无妨。此症一年半载 易治,若年久肉坚难治,若眼有红筋,贯上黑睛,有翳有膜,吹以丹药。痒塌洗以碧天丹药。
此症大抵眼弦之病也。此症大风 HT 之人,面部所牵多受此病症,难以调治,故名风 \r风牵出睑图\p05-c20a23.bmp\r 问曰∶下睑翻出久不收,泪出汪汪者何也?答曰∶脾经受风邪所伤,致土壤不能堤水也 。治法∶肉坚浓者用火烙三五度,至皮转为度,服用夜光柳红丸,外用摩风膏摩擦之,点用 重药少加凉。
\x夜光柳红丸\x 治风邪伤胞睑,致风牵出睑不收,宜服。
人参 川芎 荆芥 白芷 川乌(火煨) 南星 石膏(各二两) 石决明 草乌(去火温炮 ,少用) 本 雄黄 细辛 当归 蒲黄 苍术(浸炒) 防风 薄荷 藿香 全蝎(各二两)
何首乌(一两) 羌活(三两) 甘松(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丸,茶清下。
\x摩风膏\x 治胞睑受风,或疼痛,诸痛处可摩可贴。
木香 当归 白芷 防风 细辛 本 黑附子 没药 骨碎补(各一两) 川乌 赤芍药 肉桂(各一两) 猪脂 牛酥 鹅脂(各四两)
上为末,香油八两,浸一日,次一日沙锅内熬,入牛酥鹅脂同熬成,以手摩擦按有疮处 ,或半身不遂,用砂弓刮之,使风气散去。
<目录>卷上<篇名>风牵斜属性:风牵 斜者,虽与风牵出睑同, 斜者脾胃虚,房事不节,脾胃有毒,夜卧多痰,或醉 饱坐卧当风贪凉,左右忽受风牵 斜,眼内赤痒时时颤动,其眼血丝四起,瞳仁不开大,视 物蒙蒙,甚至半身不遂。治法∶急用摩风膏擦摩面部,更以砂弓刮所患风一边,手 臂通刮,或通身亦可刮,一日一遍。用大瓷青碗捣碎入磁石多寡搜面糊为饼,烘热贴面对鼻 一边,右 贴左,左 贴右,贴至扯口眼正其药取起,又可灸颊车、耳门穴,开口取 之,太阳、人中、承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