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之,未尽剂即少瘥。或问其故曰∶真对真,假对假。上乃假热 ,故以假冷之药从之。下乃真寒,故以真热之药反之。斯上下和而病解矣。此治假热真寒之 法也。张锐治蔡鲁公孙妇产后次日大泄,而喉闭不入食,众医曰∶二疾若冰炭,虽司命无如 之何。张曰∶无忧也,取药数十粒使吞之,咽喉即通,下泄亦止。鲁公奇之,张曰∶此于经 无所载特以意处之。向者所用药,乃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耳。方喉闭不通,非至寒之药不 为用。既下咽,则消释无余。其得至腹中者,附子力也,故一服而两疾愈,此寒热并治之法 也。罗谦甫治一妇肝脾郁结,午前用补中益气汤下六味丸,午后用逍遥散下归脾汤,此气血 并治之法也。谦甫又治一妇,肝脾气滞,与归脾汤下芦荟丸,此补泻兼施之法也。薛新甫治 一妇怒气伤肝,气血俱虚,朝用逍遥散,夕用归脾汤。又治一妇郁怒伤肝脾,朝用归脾汤,
夕用逍遥散。盖一则肝阴大损,故先用逍遥以达木性,次用归脾以补其土,使木不能克制。
一则脾土既为肝木所克,故先用归脾以扶衰敌强,次用逍遥以疏其气,使木性得畅,土不复 克,此治标治本先后次序之法也。李东垣治息贲伏梁诸丸,初令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 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为度。再从二丸加服,周而复始,俟积消大半而止。盖恐病浅药深,
转伤正气,故必逐渐增添,此由少加多之法也。李士材制阴阳二积之剂,补中数日,然后攻 伐,不问积去多少,再与补中,待其神旺,则复攻之,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此攻补迭用之 法也。余本各法以治目疾,应手辄效。尝治沈某目红壅肿,眵泪如脓,口干唇燥,小便赤涩 ,此一水不能胜五火也。第降其火,则水不即生,第滋其水,则火不遽息。乃以六味作汤下 青宁丸,火清而水亦壮。又姚某右目为苗叶针伤,白障满泛,疼痛不止,当以活血为本,治 气为标,乃朝用四物汤,加苏木、红花、乳香、没药、 虫,以行其血,夕用沉香越鞠丸,
以通其气。又干某痘后,两睥生癣,此因虚郁热停滞脾胃,当以扶脾为本,清热为标,乃朝 用六君子去甘草,加升麻望月砂杏仁,以健脾润肺,夕用清目散,以泻火。又李某两目赤障 ,昼则时痛时止,此阳不和也,乃朝用香砂六君子,以和其阳。然上焦郁气未通,再用搐鼻 碧云散,以达其气。又马某两目赤翳,夜则时痛时止,此阴不和也。余用补肝散合四物汤,
以和其阴。然浮火上升,不可不降,再用熟地附子捣烂,涂涌泉穴,以降其浮游之火。又刘 某两目昏 ,胸膈郁闷,无事生怒,此肾水不能生肝木也,余用左归饮下越鞠丸,则壮水之 中兼解其郁。丹此阴阳互济,气血并调,虚实兼治,诸法不能遍举,略述数条,以待学人隅 反。或曰何不合一汤以治之?余曰不然。用药之法,同于用兵,譬如两枝兵合路而来,则合 师以剿,自可奏功。若东一支兵,西一支兵,分路来犯,若合师以剿,东驰西走,力不能专 ,何如分师进取各奏成功。然而奇正相生,各存乎人,总期变通尽利。故兵法曰∶多算胜者 ,少算不胜也。
<目录>卷三<篇名>汤丸备要属性:\x六味地黄丸\x(仲阳)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
自汗 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运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 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症。
熟地(八两) 山萸肉(酒润) 山药(各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泻(各三两)
上蜜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如用作汤,分两酌定。
\x崔氏八味丸\x(金匮)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 胀,或元阳虚惫,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软目昏等症。
即前六味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x七味丸\x 治肝经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 服凉药过多,水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
即前六味加肉桂一两。
\x都气丸\x 治劳嗽,益肺之源,以生肾水也。
即前六味加五味子。
\x八仙长寿丸\x 治虚损劳热。
即前六味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
\x明目地黄丸\x(东垣) 治肾虚目昏。
即前六味加柴胡五味归身,朱砂为衣。
\x滋肾生肝饮\x(养葵) 治血虚气滞,或肩背绊痛,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肝火郁于胃 中,以致倦怠嗜卧,饮食不思,
口渴咽燥,及妇人小便自遗,频数无度。
即前六味加柴胡五味白术当归甘草 \x滋阴肾气丸\x 治目神水宽大渐散,或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视物二体。
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瞳神淡白。
即前六味去萸肉,加柴胡五味归身生地,朱砂为衣。
\x知柏八味丸\x 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
即前六味加知母黄柏各二两。
\x加味地黄丸\x 治肝肾阴虚,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