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7-金针秘传-第26页


<目录>八、针法秘传<篇名>(四)古针法歌属性: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 至人,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 更熨温,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吸时须右转,根据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
根据法要停针,出针吹出气,摇动大其门。
<目录>八、针法秘传<篇名>(五)古穴法歌、论晕针吸针解救法属性:汪绍达先生曰∶穴法歌传世已数百年,并未帮助何用,但云相应而已。昔尝举 以问老友濮云根据,据转述其师陆九芝先生云∶此针灸家一大秘密也。凡救晕针及拔 针不出种种危险,皆于此相应诸穴下针,但从未有注明何穴救晕针,何穴救吸针,
致后人无从措手。然果能明于各经脉中之气机,某经与某经互相贯通,此穴法歌中 所云某穴与某穴互相为应者,有如何关系,自不难由此例彼,推类而知也。愚按∶ 吾师石屏先生于救晕针各穴,多至十余处,皆与此歌所云之各穴相符。盖吾师之针 法,传于异人聂君,聂君又传于济宁州之高僧,除传授针法外,尚须授以炼气运气 诸法,故能于极柔之金针,运以刚劲之真气,由孔穴以入经络,济危救急,指挥如意,又不仅在穴道之相应已也。
汪先生又云∶古法救晕针者,但取夺命穴救之。其穴在手膊上侧筋骨陷中,从 肩至肘正在当中,即是虾蟆儿上边也。今各穴相应之法,既经发明,救急之法益 广。愚按∶吾师石屏先生于百会、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皆能随时 取以救治晕针之危急。信乎吾师门之所发明者,于古歌若合符节,尤足征渊源之有自矣。
承浆应风府,风池应合谷,迎香应上星,翳风应合谷,听会应合谷,哑门应人中,攒竹应大阳,大阴应 合谷、睛明,内迎香应合谷,人中应委中,肾 应委中,髋骨应风市,足三里应膏肓,肩井应足三里,阳陵泉 应支沟,昆仑应命门,昆仑应行间,申脉应合谷,太冲应昆仑,髋骨应曲池,肩井应支沟,尺泽应曲 池,肩 应髋骨,间使应百劳,关冲应支沟,中渚应人中,少冲应上星,后溪应百劳,神门应后溪,通里应心 ,百劳应肺 ,膏肓应足三里,风门应列缺,照海应昆仑,鸠尾应神门,中极应 白环 ,天枢应脾 。
<目录>八、针法秘传<篇名>(六)今世所传之针法属性:《内经》、《难经》所传之针法,通乎造化之理者也。今世所传之针法,率多无稽之言,岂可相提并论。
然古经文意深奥,必须沉潜玩味,乃能得其精微。今人喜简厌繁,贪求浅近。其于 圣经视同虚文,孰肯留心于此。兹为普及针法计,取今世针法之近理,而为历代所传习,施之病患确有实效 者,择要论列,以便入门。所论各法,虽多为他书所同有,然于他书传讹之处,概行 订正。故针法之名称虽同,而所述之方法多异,学人幸勿以其近而忽之。
<目录>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篇名>宏纲陈氏补泻针法属性:取穴既正,用左手大指掐穴,右手置针穴上,令嗽一声,随嗽内针,至分寸候,针数穴毕。停少时,用 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沉紧,却用泻法。
令病患呼气一口,随呼转针,如针左边,以右手持针,大指推前,食指向后,轻提针头左转,如针数处,具根据 此法。转毕,仍用右大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却轻提住针头左转,略退半分许,谓之三飞 一退。根据此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住针头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 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轻提针头右转,是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咳一声,随咳出针,此谓之泻。
补法则根据前法催气毕,觉针下气至,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 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 ,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若针数穴,俱根据此法。
行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 飞。将针深入一二分,轻提针头,转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是 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
<目录>八、针法秘传\(六)今世所传之针法<篇名>三才法属性: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号曰天才。少停进针,刺至肉内,号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号 曰地才。得气补之,再停良久,退针人部,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泻者,吸 气针至天部,少停直至地部,得气泻之。再停良久,退针人部,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施法同前。
少停者,三息也。再停者,五吸也。
<目录>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