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94-诊脉三十二辨-第2页

自如。为禀质之浓。一部独大。斯可占病。若按之满指。来去不明。漫无根底。如杨花散漫之象曰散。
阳也。火也。散脉独见。有表无里。是血亡而气欲去。主身危。又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 若形大力薄。
举按豁豁然不能自固曰虚。阴也。经曰。久病脉虚者死。 若过于本位。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曰长。阳也。木也。主气 血有余。若长而软滑曰气治。长而坚搏曰气病。实牢弦紧。皆兼长脉。邪气盛则见之。又女人左关长曰多淫欲。 男子两 尺长曰多春秋。 若按之浮软。如水面浮绵。随手而没曰濡。濡主气血虚乏。又为伤湿阴也。寸濡上焦寒。阳虚自汗。
关濡脾虚冷。尺濡恶寒。 若按之端直以长。状若筝弦挺然指下者曰弦为阳中伏阴属木。弦。贵轻虚。以滑劲急如新张 弓 弦者。病危。凡经络间为寒所滞。气血不舒。则弦脉见故脉弦必作痛。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尺弦少腹痛。又木旺者脉 必弦。木旺必来侮土。土虚不能制湿。而痰饮之症生。故疟脉自弦其单弦。或寒。或痛。或饮癖。或拘急。又有双弦。
脉 来如引二线。为肝实。为寒痼。 弦甚为紧。状如转索。乃热为寒束。阴阳相搏之脉。属阳。病则为痛为毒。 其芤 弦相合。形如按鼓皮者曰革。阳也。芤虚弦寒。虚寒相搏。是精血遗亡而气独守。女子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目录><篇名>三·辨沉脉所统有五属性:(伏短细实牢皆统于沉)
沉。阴水也。重手按下。至筋骨乃得。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于底曰沉。是气满三焦。而不运于脏 腑。为阴逆阳郁之候。其病在里。为寒为水蓄为气。有力里实。必痰食有形之物。凝滞于内。无力里虚。乃无形之气。
郁结于中。沉迟痼冷。沉数伏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伏霍乱。沉牢冷积沉弦饮痛。沉紧冷痛。沉弱阴痛。沉缓寒 湿。寸沉左为寒邪在心。右为寒痰停蓄。伤寒两寸沉曰难治。平人两寸沉曰无阳。多艰于寿。关沉伏寒在经。
左主两胁刺痛。右主中满吞酸。尺沉肾寒。主腰背冷痛。男子精冷。女子血结。沉细为阴痒。 伏类于沉。然沉行筋骨 间。伏行骨上重按着骨。指下裁动曰伏。阴水也。积阴冷毒之气。滞于三焦。为关格闭塞之候。伏而数曰热厥。亢极而 兼水化也。伏而迟曰寒厥。阴极而气将绝也。惟伤寒脉伏。主大汗而解。寻之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状如米粒曰 短。阴金也。是气不足以导其血。为不及之病。涩微动结。皆兼短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短而滑数为酒伤。寸 短头痛。关短宿食。尺短胫冷。又关不诊短。短见于关上。是上不通寸为阳绝。下不通尺为阴绝。若应指沉沉。不绝 如丝曰细。阴也。为吐衄。为忧劳过度。为湿。凡血衰气少则顺。否则逆。若中取之沉取之脉。皆幅幅有力曰实。属土。
是伏阳在内。寒锢于外。实而静为气血有余。实而躁为里有邪。妇人尺实为有孕。实统牢革。牢革之脉。古人多混 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各异。故革脉见浮部。其按之坚固有力。动而不移曰牢。阴中有阳。里实表虚。
病主胸中气促。骨间疼痛。大抵其脉近于无胃气。故诸家皆谓危殆之脉。
<目录><篇名>四·辨迟脉所统有五属性:(缓结代微弱皆统于迟)
迟。阴土也。一呼一吸。脉不及五至曰迟。乃阴盛阳亏之候。主脏寒。审其迟之微甚。知寒之浅深。有力冷痛。无 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乍迟乍数 为虚火。又有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如微风轻 柳梢之状曰 缓。缓属阴。土有和缓之义。冲和之气。洋溢于脉。血满肌肉。故不嫌迟。乃脾之正脉。若浮而缓曰卫气伤。沉而缓曰 荣气弱。诸部见缓脉。皆主气血不敛。为不足之症。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血虚。缓弱气虚。寸缓皮肤不仁。
关缓不欲饮食。尺缓脚弱下肿。若脉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者曰结。结者。阴脉之极。阴独盛而阳不能入为七情所郁。
寒邪滞经。气血痰饮食五者。一留于其间。则见为结脉。浮结气滞。沉结积聚。结促皆危症。结促之 脉。无常数。或二动或三动。一止即来。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繇是复止。寻之良久。乃复强起曰代。若 暴损气血。元气不续者可治。痛脉时见代。娠妇亦有代脉。必在三月余。不则一脏绝。他脏代至。故曰代必死。
若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有而若无者曰微。阴也。是劳极诸虚之候。浮微阳不足。沉微阴不足。曾经汗吐下后见之。
为阴阳将自和欲愈之脉。 软极曰弱。萎弱不振。类濡而沉。阴也。气虚则脉弱。阳陷入阴之象。寸弱阳虚。
尺弱阴虚。关弱胃虚。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目录><篇名>五·辨数脉所统有二属性:(疾促统于数)
数。阳火也。一呼一吸。脉逾五至曰数。是阳热太过之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寸口数实 肺痈。数虚肺痿。数而坚如银钗之股。曰蛊毒。 数之甚为疾。 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曰促。促者阳脉之极盛。
阳盛而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