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70-证治准绳疡医明王肯堂-第4页

年近六十,形素肥,初夏于左膊外廉侧生一核,方圆二寸余,不甚痛,召予治。诊其脉息,缓大而弱。予曰:此因忧闷而生,当气升散之时,须急与人参膏五六斤。又看作何应。病家召他外科,以十宣散五六帖而疮甚。予曰:此太虚也,勿以轻小视之。病家不信,一外科仍以十宣散进之,又五六帖,疮平陷,出清水而死。此可为因虚而生痈疽者之例。 胡经历女,及笄,性急而形实,未许嫁,浓味积毒已深。髀骨中痛者年余,医以气药杂治之,愈而复发。至秋冬令,忽大痛发热,医者方悟髀枢穴上生附骨疽,在外廉侧少阳之分。其浓味性急自若,自首至尾悉是五香汤、十宣散,服至疮溃,犹与五香汤者月余,忽一日恶寒发热膈满,医者不悟升散太多,阴血已绝,孤阳狂越于上,犹恨服五香饮欠多,致膈间有滞,大服以进,一夕喘汗而死。(此二者由不预防本经,少阳血少,遽猛浪用十宣、五香表散而死之者也,可不戒哉。)刘宗浓曰:以上病例,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当自消散,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者,下之先犯病禁、经禁,故致失手如此。丹溪又曰:才得肿痛,参之脉证,但有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及气药,虚虚之祸,不旋踵矣。且夫火热为病,亦有微甚,所谓君火、相火是也。疮疡所发,有痈疽疖 ,轻重浅深不同,或止发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于一二经,不可干扰余经也,若东垣处方用药是已。矧有兼风、兼湿、兼痰、兼气、兼血、兼阴虚等证者,病本不同,治当求责。前论虽略,比之世俗外科等书,图人形疮样而不分经络者,此则大有径庭矣。
头部 巅(足太阳、厥阴、督脉。)头角直耳上(中是少阳)。中行(前直鼻上巅,后直须中上巅,督脉。)
第二行(足太阳,一寸五分各开两傍,为头第三行。)第三行(足少阳。)
面部 额(足少阳、阳明。)鼻(手阳明、太阳,足阳明,督脉。)人中督脉,(手、足阳明。)唇(足阳明。)
唇内(足厥阴。)承浆(足阳明,任脉。)上齿(足阳明。)下齿(手阳明。)舌(足太阴、少阴。)
目内 (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目锐 (手太阳,手、足少阳。)眉至额(直鼻而上督脉,直目内 而上足太阳,直目瞳子而上足少阳,直锐 而上手、足少阳。)颊(直目内 而下足阳明,直目瞳子而下足阳明。)
颊车(足少阳、阳明。)耳(手足少阳,手太阳。)目系(手少阴,足太阳。)
颈项部 项中间(督脉)。拔项大筋中(足太阳)。当完骨下(手少阳,项大筋之前,耳之后也。)当耳下(足少阳。)当曲颊下(手太阳。)曲颊前(一寸手阳明。)挟喉两旁动脉(足太阳、阳明。)缺盆中(任脉。)咽(手太阴、少阴、足太阴。)喉咙(足少阴、阳明。)喉咙后(足厥阴。)
肩 前廉(手阳明。)后廉(手太阳。)上廉(手、足少阳。)
背部 中行(督脉。)第二行(足太阳。)第三行(足太阳。)
膺输部 中行(任脉。)第二行(足少阴。)第三行(足阳明。)第四行(足太阴。)
腹部 中间行(任脉。)第二行(足少阴。)第三行(足阳明。)第四行(足太阴。)
腋下 中间(手厥阴。)前(手太阳。)后(手太阴。)
胁部 腋直下髀枢(足少阳。)
部(自肩至肘曰 。) 前廉(手阳明。)后廉(手太阳。)外廉(手太阳。)内廉(手少阴。)
内前廉(手少太阴。)内后廉(手少阴。)
臂部 上廉(手阳明。)下廉(手太阴。)外廉(手少阳。)内廉(手厥阴。)内上廉(手太阴。)
内下廉(手少阴。)
股胫部 前廉(足阳明。)后廉(足太阳。)外廉(足少阳。)内廉(足厥阴。)内前廉(足太阴。)
诸经向导药太阳经 上羌活,下黄柏。
阳明经 上白芷、升麻,下石膏。
少阳经 上柴胡,下青皮。
太阴经 上桔梗,下白芍药。
厥阴经 上柴胡,下青皮。
手太阴肺 (南星 款冬花 升麻 桔梗 山药 檀香 五味子 粳米 阿胶 葱白 麦门冬杏仁 白茯苓 麻黄 益智 丁香 桑白皮 知母 天门冬 栀子 黄芩 石膏 白豆蔻 砂仁。
檀香、豆蔻为使。)
足太阴脾 (茱萸 草豆蔻 砂仁。人参、益智为使。防风 代赭石 益智 甘草 半夏 赤茯苓当归 苍术 白术 麻子仁 黄 胶饴。)
通入手足太阴肺脾 (白芍药酒浸 升麻 芍药 木瓜 玄胡索 藿香 砂仁。)
手阳明大肠 (升麻 麻子仁 秦艽 薤白 石膏 白芷 肉豆蔻 白石脂 砂仁。白石脂为使。)
足阳明胃 (丁香 草豆蔻 砂仁 防风 石膏 知母 白术 神曲 葛根 乌药 半夏 升麻葱白 苍术 白芷。)
通入手足阳明 (麻黄、酒 连翘 升麻 白术 大黄、酒 葛根 石膏 白芷 檀香。佐以他药。)
手少阳三焦 (川芎 大黄、酒 柴胡 青皮 白术 黄 熟地黄 石膏 细辛 附子 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