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囟填属性:囟填者,囟门肿起也,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家,
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起,自汗出,毛发黄而短 是也。若寒气上冲则牢HT (音昂,履头也,肿,硬如履头突起。)热气上冲即柔软。又,小儿胁下 有积者,咳且啼而气上逆者,啼甚久其气未定,因而乳之者,肝气盛风热上冲者,
皆能令囟填,当一一审其因而治之,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气上逆者和而降之,肝 气盛者泻青为主,热证里多,大连翘汤,表多柴胡散,虚者以补中益气汤送下地黄 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言不尽意。〔曾〕世言囟肿皆以为热,殊不知有阴阳二 证,切宜详辨,坚硬为阴,红软为阳,故《婴孩宝书》云∶寒气上冲则牢HT ,热气 上冲则柔软,正比之谓。若阴证,以匀气散、理中汤主之。阳证用玉露饮、当归 散、防风汤为治。《玉环集》歌曰∶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须也不中,或若加 坑如盏足,七日之间命必终。《石壁经》歌曰∶积聚脾中热不通,致令面赤口唇红,
胸高夜嗽多 胀,休使流传肺有风,喉里作声涎上壅,囟门肿起热来冲,但教凉膈 安灵腑,能使三朝速有功。积有冷热,皆能作肿,冷则粪白,或酸臭气冲人,亦有 虫出,其食物皆不能化,腹胀满而多困,喉中亦鸣也。热则使多渴,其粪赤,面色 亦黄赤,口内臭气,亦虫出。各看其证候调治,且须分水谷去积并调气,冷则温脾 胃,热则去其热,化涎止渴。囟隐则冷也,肿则热也。积热囟虚肿,宜将时气门 中三十六种除湿散、浓煎桑白皮汤下。《形证论》云∶肺热生风,涎鸣囟肿,将白 丁香膏一二服,或南星丸一二服,便退。《秘要指迷论方》凡小儿生下一月日内,
或囟门肿,此乃受胎热气,即用黄柏膏涂于足心涌泉穴。如陷,即用半夏膏涂手心,
此乃婴儿肾流受冷气,邪干心,致令病生。(黄柏半夏皆为末皆冷水调贴。)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解颅囟陷囟填总论<篇名>行迟属性:〔巢〕儿自变蒸至能言,随日数、血脉骨节备,髌骨成,即能行,骨是髓养,禀 生气血不足者,髓不充强,故骨不成,数岁不能行。〔张〕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 日,膝骨成,乃能行。近世小儿多因父母气血虚弱,故令胎气不强,骨气软弱,筋 脉无力,不能行步,麝茸丹主之,曾经大效。
〔汤〕小儿禀受血气不足者,则髓不满,骨故软弱而不能行。肾主髓,治法当用 钱氏补肾地黄丸加鹿茸、五加皮、麝香,则髓生而骨强,自然行矣。外甥黄知录之 子,三岁不能行,遂合此方服之,有验。
〔张〕
麝茸丹
治数岁不能行。
麝香(别研) 茄茸(酥炙黄) 生干地黄 虎胫骨(酥涂,炙黄) 当归(洗,焙干) 黄 (锉)
上件各一两,为细末,用羊髓四两煮烂和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摩沉香 汤下,乳食前,日三服。
〔钱〕
羚羊角丸
治小儿肾虚,或病后筋骨弱,五六岁不能行,宜补益肝肾。
羚羊角(尖细而节密者,错取末) 虎胫骨(敲破,涂酥炙黄) 生干地黄(焙) 酸枣仁(去皮秆,炒) 白茯 苓(各半两) 桂(去皮,取有味处,不见火) 防风(去芦头,切,焙) 当归(同上) 黄 (切、焙。各二钱半)
上,同为细末,炼蜜和成剂。每服一皂子大,儿大者加之,食前,温水化下,
日三四服,久服取效。
《圣惠》
生干地黄丸
治儿十岁不行。
生地黄 当归(焙) 防风 酸枣仁(微炒) 赤茯苓 黄 芎 羚羊角 羌活 甘 草(炙微赤) 桂心(各等分)
上捣罗,蜜丸如绿豆大。食前温酒下十丸,量儿加减。
虎骨散
虎胫骨(酒炙) 生干地黄 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 辣桂(去皮) 白茯苓(去皮) 防风(去芦叉)
当归(去芦) 川芎 牛膝(酒浸,去芦。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半,以粥饮调,次入好酒二滴,再调,食前服,日二。
一方用炼蜜丸,如黍米大。木瓜汤下。
《三因》
五加皮散
治小儿三岁不能行者,由受气不足,体力虚怯,腰脊脚膝筋骨软,
足故不能行。用真五加皮为末,粥饮调,次入好酒少许,每服一栗壳许,日三服,
效。一方,五加皮二钱半,木瓜一钱二分半,为极细末。用粥饮入酒二滴,调服。
《宝鉴》儿骨热,肺脉寒,长不能行。《颅囟》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立不得,
或骨热疳劳,肌肉消瘦。宜服
柴胡饮
柴胡 鳖甲(米醋涂,炙黄) 知母 桔梗 枳壳(去穣,麸炒) 玄参 升麻 上件,各等分,细锉。三岁以下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分二服,空心食前。
后忌毒物。服后澡浴。
澡浴方 苦参 茯苓皮 苍术 桑白皮 白矾(各半两) 葱白(少许)
上锉,沸水二升,浸药一两通,与儿浴,温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