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枳壳(一钱) 连翘(一钱) 防风(三钱) 甘草(一钱)
解毒者。谓解除脏毒也。脏毒由火迫结在肛门。故用泄火之药极多。其用白芍者。兼行其血。血行则火 无所着。用枳壳者。兼行其气。气行则火自不聚。而火势之煽。每扶风威。故以防风去风以熄火。且防风 上行外达。使火升散。则不迫结肛门。此即仲景白头翁汤之意。
清胃散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丹皮(三钱) 黄连(二钱) 升麻(一钱) 甘草(一钱)
方治脏毒。义取清火。而升麻一味。以升散为解除之法。使不下迫。且欲转下注之热。使逆挽而上不复 下注。目疾口舌之风火。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升麻与葛根黄芩汤相仿。
槐角丸
槐角(三钱) 地榆(二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三钱) 黄柏(三钱)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防风(二钱) 荆芥(二钱) 侧柏(二钱) 枳壳(二钱)
乌梅(三枚) 生姜(一钱汁)
世谓肠风下血。问肠何以有风。则以外风由肺伤入大肠。内风由肝煽动血分。方用清火和血之药。亦 系通治血病之泛法。惟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 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甘草(一钱)
治协热下利便血等症。用芩连以清热。用葛根升散。使下陷之邪。仍达于上。出于表。则不迫协于下矣。
喻嘉言治痢心得。逆流挽舟之法。仲景此汤。实该其意。能从此变化。而治痢思过半矣。
龙胆泻肝汤
木通(一钱) 泽泻(二钱) 柴胡(二钱) 车前子(三钱) 生地黄(三钱) 甘草(钱半)
当归(三钱) 黄芩(三钱) 炒栀子(二钱) 龙胆草(二钱)
泻青丸
龙胆草(三钱) 大黄(一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羌活(一钱) 炒栀子(二钱)
防风(二钱) 竹叶(一钱)
济生乌梅丸
僵蚕(三钱) 乌梅(五枚) 醋丸
脏连丸
熟地(五钱) 山萸(三钱) 山药(三钱) 云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黄连(二钱)
入猪大脏肠内。同糯米蒸熟。去米。捣肠与药为丸。淡盐汤下。
断红丸
鹿茸(三钱) 附子(二钱) 当归(五钱) 续断(三钱) 黄 (五钱) 阿胶(三钱) 侧柏叶(三钱) 醋 丸
地榆散
地榆(三钱) 当归(四钱) 白芍(三钱) 黄芩(三钱) 黄连(钱半) 炒栀子(二钱)
犀角(一钱) 薤白(二钱)
地榆治下血。薤白治后重逼胀。余药乃凉血常品。
四逆散
柴胡(三钱) 枳壳(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
四肢厥冷。谓之四逆。仲景四逆汤。皆用温药。乃以热治寒之正法。至四逆散。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亦 能治四肢厥冷。何也。盖虚寒固有四症。亦有热遏于内。不得四达。而亦四逆者。实热内伏。热深厥亦深。
非芩连大黄不克。虚热内伏。非玉烛散玉女煎不退。若是腠理不和。遏其阳气。则但用四逆散。枳壳甘 草。解中土之郁。而白芍以调其内。柴胡以达于外。斯气畅而四肢通。自不冷厥矣。此汤与小柴胡转输 外达相似。又疏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
五苓散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仲景此方。治胸满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用桂枝入心以化胸前之水结。余皆脾胃中州之药。使 中上之水得通于下。则小便利。散于上则口渴除。达于外则身热解。今遇小便不利。便用五苓散。虽去 桂入膀胱化气。然桂实心肝之药。火交于水。乃借治法。不似附子台乌。本系膀胱正药也。且阴水可用。
而阳水绝不可用。
平胃散
胃苓汤。即此方合五苓散也。
浓朴(二钱) 陈皮(二钱) 苍术(三钱) 甘草(钱半)
石莲汤
人参(钱半) 黄芩(三钱) 黄连(二钱) 石莲(即莲米有黑壳者三钱)
胃火甚。则拒格不纳食。用芩连以清火。用人参石莲以补胃。故治噤口不食。
大清凉散
木通(一钱) 泽兰(二钱) 车前子(三钱) 甘草梢(一钱) 白僵蚕(三钱) 金银花(二钱)
蝉蜕(五钱) 全蝎(一钱) 川黄连(二钱) 炒栀子(三钱) 五味子(五钱) 龙胆草(二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天门冬(三钱) 麦门冬(三钱) 牡丹皮(三钱) 黄芩(三钱)
知母(三钱) 黄酒(三钱) 蜂蜜(三钱) 童便(一杯) 泽泻(三钱)
诸药清热利水。使瘟毒伏热。从小便去。妙三虫引药及酒达于外。使外邪俱豁然而解。是彻内彻外之方。
左归饮
熟地(八钱) 山药(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