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为冷气结于下焦。而为 瘕之疾。何也。夫尺。阴位也。
缓。阴脉也。冷。阴气也。夜间。阴盛之时也。常梦鬼随人者。群阴合。而从其 类也。
按脉经云。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瞿麦散。针横 骨泻之。
<目录>卷四<篇名>涩脉指法主病属性:四涩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前虚后实。无复攻序曰涩。主腹痛。
女子有孕。胎痛。无孕败血为病。
涩者。阴金也。何为阴金。夫沉。阴也。涩为阴为里。当于沉中候。故指法曰。
寻之似有。重手取之而似有。亦不若他。脉之往来分明也。举之全无。谓 浮取则不得也。举之全无。则前虚矣。寻之似有。则后实矣。脉经谓其往 来难短且散。即前虚后实之谓也。无复次序者。即参伍不调。如雨沾沙 之谓也。夫脉者。血之府也。犹沟渠之水。水多则滑。水少则涩。血盛则脉 滑。血虚则脉涩。腹痛者。血虚而作腹痛也。血所以养胎者也。若有孕而 见涩脉。则为血虚。胎失其养而痛矣。若无孕而见涩脉。则为伤精败血 之证。夫涩属金。为气多血少。即下文所云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 应有体也。
按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 而止。或曰散也。丹溪心法曰。涩为血虚。为有郁。
<目录>卷四<篇名>歌曰属性:涩脉如刀刮竹行。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胎中病。无孕还须败血成。
何谓如刀刮竹行。谓其往来蹇涩。中有一止也。诸家论涩脉。谓如轻刀 刮竹。但言其往来蹇涩。未尽其如刀刮竹之旨。所谓如刀刮竹者。谓以 轻刀刮竹。遇节而即止。故诀云。涩脉如刀刮竹行也。然丈夫以气为主。
女子以血为主。丈夫而见涩脉。则为伤精之证。以其精生于气也。至若 女子而见涩脉。则有胎病败血之证。以其胎养于血也。
按脉经云。涩而紧痹病。又云小弱而涩骨。及经云。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按儒门事亲云。修弓杜匠。其子妇年三十。有孕已半岁矣。每发痛。则召 侍媪待之。以为将产也。一二日复故。凡数次。乃问戴人。戴人诊其脉涩 而小。断之曰块病也。非孕也。脉诀所谓涩脉如刀刮竹形。主丈夫伤精。
女人败血。治之之法。有病当泻之。先以舟车丸百余粒。后以调胃承气 汤。加当归桃仁。用河水煎。乘热投之。三两日。又以舟车丸桃仁承气汤。
泻青黄脓血杂然而下。每更衣。以手向下推之揉之则出。后三二日。又 用舟车丸。以猪肾散佐之。一二日。又以舟车丸通经如前。数服病十去 九。俟晴明。当未食时。以针泻三阴交穴。不再旬。块已没矣。此与隔腹视 五脏者。复何异哉。
<目录>卷四<篇名>又歌曰属性:涩脉关前胃气并。
关前。寸脉也。所以候中者。胸为气海。足阳明之胃经。为多气多血之府。
今见涩脉。则为血少。血少则气乘其虚。而并居之故。曰胃气并也。
按脉经云。寸口涩。无阳少气。又云。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 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
当关血散不能停。
关所以候中焦者也。营出中焦。涩为气多血少。当关而见涩脉。则为中 焦之血。散而不守。然有气以行之。故不能停止而复下也。
按脉经云。关上涩。无血厥冷。又云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 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经云。关上脉涩而 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胃中。
注云。涩脉与有力反。今并言者。浮之涩大。按之坚涩。故言有力也。
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尺部乃寒水之乡。得相火以相济。故一身得以温暖。涩为阴金。尺部而 见涩脉。母藏子宫。则金不畏火。是为金寒水冷。而阳翳无光。故体寒逆 冷。冷则生气。故脐下作雷鸣也。
按脉经云。尺中见涩。无阴厥冷。又云。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 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又曰。尺脉涩。下血下利多汗。
<目录>卷四<篇名>迟脉指法主病属性:五迟者。阴也。指下寻之。重手乃得隐隐曰迟。主肾虚不安。
迟者。阴土也。何为阴土。土之性也。缓迟则较缓更甚。故亦曰土也。观其 指法。则曰重手乃得隐隐。是病在里而为阴可知矣。自古迟则寒。此节 独不言寒。而专言肾虚不安者。何也。以迟为阴土。是土不务其德。而乘 其所胜。夫土所胜者。水也。肾为水藏。乘其虚而克之。肾其能安乎哉。
按脉经云。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 之尽牢。举之无有。经云。迟则为寒。
<目录>卷四<篇名>歌曰属性:迟脉人逢状且难。遇其季夏不得痊。神工诊得知时候。道是脾来水必干。
今人皆言三至为迟矣。究未得迟脉之情状也。其于指下寻之。重手乃 得隐隐耳。故曰。迟脉人逢状且难也。今人皆言迟则为寒矣。究未尽迟 脉之体性也。其理又主脾来克水。肾虚不安。如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