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6-脉诀乳海-第16页

叫也。瞳子属肝。肝气盛则翳 障疼痛。而泪出也。凡眼科诸书。动言目有五输。乃以黑睛属肝。瞳子属 肾非也。愚谓当以黑睛属肾。瞳子属肝。何也以黑睛色黑。当属肾。瞳子 色青。当属肝。况水能生木。正以黑睛之水在外。方能养其瞳子之木在 内。而常清浮光明。斯千载以来。窥其窍者。叔和一人耳。
<目录>卷二<篇名>肝脉歌属性:肝软井弦本没邪。
经云。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故云没邪也。
紧因筋急有些些。
紧为寒。肝主筋。寒则筋挛。故紧因筋急有些些也。
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
浮为风实。大为火。风火相煽。上为目疾。
溢关过寸口相应。目眩头重与筋疼。
肝脉本弦长。然但当守其本位。今溢关而过于寸口。则木盛矣。木盛则 生风。谚曰树大招风。故为目眩头重之疾矣。
芤时眼暗或吐血。四肢瘫痪不能行。
肝藏血者也。芤为失血之脉。目得血而能视。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 能步。肝脉而见芤。故或为眼暗。并四肢瘫痪之证作矣。
涩则缘虚血散之。肋胀胁满自应知。
肝为血多气少之脏。涩乃气多血少之脉。肝脉而见涩。则知肝虚而血 散矣。肋与胁肝。经之所布也。肝不藏血。故气乘其虚而居之。是以肋胀 而胁满矣。
滑因肝热连头目。紧实弦沉 癖基。
肝开窍于目。肝部而脉见滑。是为肝经有火。火性炎上故热连头目也。
按医学云。沉弦紧实四脉。主肾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虚结成癖积。或近 脐或两肋间作痛。基者言其病有根基。而难拔也。
微弱浮散气作难。目暗生花不耐看。
肝为血多气少之脏。微弱浮散。乃肺脉也。为气多血少之脉。今四脉见 于肝部。乃血不足。而气居之。故曰气作难也。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 视。今血既不足。故目暗生花。而不耐看矣。
甚浮筋弱身无力。遇此还须四体瘫。
肝主筋。取之当于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今甚浮则浮而无力 矣。浮而无力为虚。虚则无血以荣其筋。筋不得其养。则难以束骨。故四 肢瘫痪矣。
<目录>卷二<篇名>肾脏歌属性:肾脏对分之。膀胱其合宜。
四十二难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志。血气形志论云。足太阳与 少阴为表里。谓肾与膀胱为表里也。
按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 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 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
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 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
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塞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两耳通为窍。
阴阳应象大论云。肾主耳。又云在窍为耳。
三 附在斯。
古之言三焦者不一。其说或云无状有名。或云有状有名。诸论纷然。千 载莫决。所谓无状有名者。其说起于秦越人。所谓有状有名者。其说起 于三因方。不知三焦。原自有二。皆本之于内经。奈后之学人。执一不分。
随成疑案。至以手少阳之三 。混而为上中下之三焦。何其谬也。特未 取内经诸篇。反复之耳。其一见于内经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如雾。中焦 如沤。下焦如渎。观其如雾。如沤。如渎。而且判之以上中下。则其为无状 有名可知矣。其二见于内经本藏篇曰。密理浓皮者。三 膀胱浓。粗理 薄皮者。三 膀胱薄。疏腠理者。三 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 膀 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 膀胱直。稀毫毛者。三 膀胱结也。观其与膀 胱同其浓薄。同其缓急。同其直结。则其为有状有名。又可知矣。要知营 卫生会篇所云。乃无状有名之三焦。主营气卫气宗气者也。本藏篇所 云。乃有状有名之三 。与手厥阴为表里。配十二经络者也。若云手少 阳之三 。即上中下之三焦。则是五脏五腑。皆在手少阳之中矣。假令 手少阳有病为热。当治之以寒。俾十二经俱寒之可乎。又令手少阳有 病为寒。当治之以热。俾十二经俱热之可乎。若云自有手少阳引经之 药。不犯他经。则非上中下之三焦。不辨而自明矣。大抵无状有名之焦 字。无有月傍。当以平声读。有状有名之 字。从以月傍。当以去声读。或 曰三 既与手厥阴为表里。而又曰附于肾者何也。以灵枢本藏篇有 曰。肾合三 膀胱。本输篇亦曰。少阳属肾。故诀曰。三 附在斯也。戴起 宗不玩本藏本输二篇之旨。谓三 非肾所附。而据改为二阴窍附。何 其 也。
按三十一难曰。三焦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 纳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