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22-素问识-第11页

r> 新校正。疑为衍文。是。据下文例。当云故病在头。
其味酸
洪范。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郑注。木实之性。正义云。木生子实。其味多酸。五果之味 虽殊。其为酸一也。是木实之性然也。月令。春云其味酸。是也。
其畜鸡
五行大义云。郑玄云。鸡属木。此取其将旦而鸣近寅木。故又振羽翼。有阳性也。贾谊新 书云。鸡。东方之牲也。
其谷麦
月令郑注云。麦实有孚甲。属木。
上为岁星
五行大义云。岁星。木之精。其位东方。主春。以其主岁。故名岁星。简按上。上声。
是以春气在头也
坊本。气。误作风。简按据文例。当云知病之在筋。
其音角
月令正义云。角。是扣木之声。汉律历志云。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
其数八
月令郑注云。数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也。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木生数三。成数八。但言八者。举 其成数。正义云。按尚书洪范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故其次如是也。郑注易系辞云。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按原文此语再见。其一。此 下有以益五行生之本句。)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
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是郑氏之意。但言八者。
举其成数者。金木水火。以成数为功。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推余方之例。此八字系于错出。当在上为岁星之后。
其臭臊
马云。礼月令。其臭膻。膻。与臊同。简按月令正义云。通于鼻者谓之臭。在口者谓之味。
臭则气也。说文。臊。豕膏臭也。膻。羊气也。五行大义云。春物气与羊相类。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白虎通云。心。火之精。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
开窍于耳
汪昂云。耳为肾窍。然舌无窍。故心亦寄窍 于耳。是以夜卧闻声。而心知也。简按此似曲说。而亦有理。
其味苦
洪范。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月令。夏云其臭焦。其味苦。郑注。焦气之味。正义云。火性 炎上。焚物则焦。焦是苦气。
其畜羊
月令。春食麦与羊。郑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简按王云。言其未。非。
其谷黍
志云。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简按五行大义云。黍。色赤性热。又云。
黍。舒散属火。
上为荧惑星
五行大义云。荧惑。火之精。其位南方。主夏。以其出入无常。故名荧惑。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张云。心主血脉也。
其音征
汉律历志云。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张云。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属土之义。其气相通。简按白虎通云。脾。土 之精。故脾象土色黄也。
故病在舌本
志云。灵枢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于舌也。
高云。灵枢经脉篇云。脾是动则病舌本强。故病在舌本。简按前文例。当云病在脊。
其味甘
洪范。土爰稼穑。稼穑作甘。郑注。甘味生于百谷。正义谷。谷是土之所生。故甘为土之味 也。月令云。其味甘。其臭香。是也。
其畜牛
月令中央郑注。牛。土畜也。正义云。易。坤为牛。是牛属土也。简按王注牵强。
其谷稷
张云。稷。小米也。粳者为稷。糯者为黍。为五谷之长。色黄属土。简按月令中央。食稷与 牛。郑注。稷。
五谷之长。
上是镇星
五行大义云。镇星。土之精。其位中央。主四季。以其镇宿不移。故名镇星。汉天文志。
填星中央。季夏土。
其音宫
汉律历志云。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经。
其数五
志云。五。土之生数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简按沈括笔谈云。洪范五行。数 自一至五。先儒谓之。此五行生数。各益以土数。以为成数。以谓五行非土不成。故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 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简按此皇氏之说。见月令正义。云。此非郑义。今所 不取。)唯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画而为 图。其理可见。为之图者。设木于东。设金于西。火居南。水居北。土居中央。四方自为生数。各并中央之土。
以为成数。土自居其位。更无所并。自然止有五数。盖土不须更待土而成也。合五行之数为五十。则大衍之数 也。此亦有理。今考土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