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1-类经-第385页

病所主。(论治八。)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藏象十二。)平治于 权衡。(论治十五。)阴阳反作,治在权衡相夺。(论治十四。)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
变者复之。(运气十。)
参伍∶参伍不调者病。(脉色二十五。)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脉色一。)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 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脉色十七。)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针刺十 三。)伍以参禁,以除其内。(针刺四十八。)
门户∶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疾病九十一。)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论治十七。)关 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针刺三十八。)口鼻者,气之门户也。(疾病七十九。)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摄生六。)
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经络十二。)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针刺十。)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
故曰守其门户焉。(针刺十三。)推阖其门,令神气存。(针刺十四。)少阳司天,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 门乃闭。(运气十七。)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疾病五。)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 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疾病二十八。)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凡刺寒 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针刺三十四。)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
以开其门。补虚者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疾病 二十。)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运气四。)魄门。(藏象二十三。)
隐曲∶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疾病六。)不得隐曲。(脉色二十九。)隐曲不利,互引阴股。(运气二十七。)
肾风之状,隐曲不利。(疾病二十八。)隐曲之疾。(运气三十。)
为故∶适其至所为故也。(论治三。)适事为故。(论治四。)以汗为故而止。(运气二十五。)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 故。(针刺六。)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针刺十四。)刺筋上为故。以热为故。刺无伤脉肉为故。(俱针刺五十。)刺肌 肉为故。(针刺三十六。)必端内针为故止。(针刺五十四。)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
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此节乃病能论尾,观其辞意,皆释经文未 明之义,而与本论无涉,且其有见于经者,有不见于经者,王氏谓古经断裂,缪续于此者是也。故不载正条,收类于此。)
附∶王太仆法言∶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 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暴速注下,
食不及化,是无水也。溏泄而久,止发无恒,是无水也。故心盛则生热,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 内。又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热之不久,责心之 虚。寒之不久,责肾之少。有者泻之,无者补之,虚者补之,盛者泻之。是以方有治热以寒,寒之而火食不入,攻寒以 热,热之而昏躁以生,此则气不疏通,壅而为是也。纪于水火,余气可知。(疾病一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 阴,热之犹可。(论治七注。)塞因塞用者,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治不知本 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气必更虚,病必渐甚。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则 下虚自实,中满自除,此塞因塞用之法也。(论治四注。)
<目录>三十一卷\会通类<篇名>十二、疾病(上)
属性:会通十二类,惟疾病一类浩繁难悉,今所采者,或摘其要,或总其题,观者仍当于各类细求之。)
<目录>三十一卷\会通类<篇名>十二、疾病(上)
属性: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见疾 病类十三。)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