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 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肺之气喉在前近胸,胃之咽喉在后近背,喉口中间有薄膜一片,名会厌,厌者,掩盖喉口者也,饮食入口,
则掩盖气喉而咽喉开,言语发声,则掩盖咽喉而气喉开,故如饮食到喉,或值言语而气喉开,则食饮误下气喉,
与肺气格逆,则必咳呛而出,以气喉在前故也。是故会厌为音声之户;口唇为音声之扇;舌动方能变声音而成 语,故舌为机,如舌强或痿,虽有声不能成语矣;上 喉口垂下之软肉名悬雍,故为音声之关也;横骨者,舌 根之嫩骨,本由心脏所生,故为神气所使,主发动其舌,以舌为心之苗也;颃颡者,顶前额内之处,津气循喉 上升至颃颡,如烟雾之四布周行也,故颃颡之气不开,不能分布津气,则由鼻下溜成涕,其气不能约束,故名 鼻洞。此因清阳不足,不能透开颃颡,故婴孩老年,多有此病。凡语言便利及迟钝难出,皆会厌有大小浓薄不 同之故。如其应对之敏拙,由心之灵昧,非关于外也。若寒气客于会厌,不能开阖,则卒然无音;其卒然忧恚,
气必逆乱,以伤会厌而机关不利,可以类推而知也。
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 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足少阴肾经之脉,上行系舌本,络横骨,而终于会厌;会厌之脉,又上络任脉。故用针泻少阴、任脉两处 之血脉,则浊气辟除而清阳透达,其会厌声音乃发也。天突,任脉络穴,在结喉下。
<目录>卷八\内伤诸病<篇名>孕妇失音属性:《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 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 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 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去,而病独擅 中,故曰成疹也。
身重者,孕妇也;喑者,失音也;胞之络脉绝者,言脉气阻绝不通,非断绝之绝。此因胎大压其胞脉,致 少阴肾经之气,不得上贯于舌而喑也。俟十月产后,脉通气复自愈,无用治也。若强治之,反损其正之不足,
而益其病之有余,以成其疹,疹者,痼疾难愈也。然其由胎大之故,则亦无法可治之矣。
<目录>卷八\咳嗽<篇名>咳嗽属性:《素问·咳论》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 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肺为华盖而朝百脉,主一身之气,故各脏腑之气,皆由经脉汇于肺,而行周身。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者,以所受之邪,随 气而归于肺也。皮毛为肺之合,皮毛先受邪,则邪 气以从其合,必入于肺。其寒饮食入胃,亦从经脉上达于肺,则肺寒,而与外邪相合客之,则为肺咳也。人生 天地气交之中,故与天地相参,五脏禀五行之气,以治五时,各以其时而受外邪。若非肺脏主令之时,而各脏 所受之邪,皆随气而传于肺。假如感寒而微,则为咳,甚则为泄泻、为腹痛也。肺金主秋,肝木主春,心火主 夏,脾土为至阴,而主长夏未月,肾水主冬,皆各以其时而先受邪,邪之变化多端,皆能传肺而致咳。故治咳 者,其邪有寒热,气有虚实,必审其所因。下文即明其病状也。
<目录>卷八\咳嗽<篇名>五脏咳证属性: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 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 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五脏部位不同,经脉流行各别,故其受邪而致咳者,各有病状不同,辨其状,方知病邪之所在而治之。受 邪之脏为本,肺为标,拔其本,则标自愈而咳可止。今人但知治肺,无怪其不效也。
<目录>卷八\咳嗽<篇名>六腑咳证属性: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 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 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 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脏病久不已则移于腑,其咳也亦各有证状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