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31-此事难知-第10页

小 儿 外感内伤。若有潮作寒热等证。并同少阳治之。男女同候以上男子妇人小儿闺女。或实作大 热或变成劳。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药有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 不失其宜。轻重各得其所逆从缓急举无不当。则可以万全矣。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阳证属性:答曰。五脏阴也。所主皆有形。骨肉筋血皮毛是也。此五脏皆阴足。是为实热。阴足而 热不 能起理也。阴足而热反胜之。是为实热。若骨痿肉烁筋缓血枯皮聚毛落。五阴不足。而为热 病。是虚热。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阳证属性:妇人先病恶寒手足冷。全不发热。脉八至两胁微痛治者便作少阳治之。或曰 是则然矣论犹未也。至如无寒热无胁痛当作何经治或者不敢对恶寒为太阳。脉八至且作阳治 。当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治此者少阳也。若曰脉八至作相火。亦少阳也。兼又从内而之外 也是又当先少阳也。此不必论两胁痛与不痛脉弦与不弦。盒饭作少阳治之。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阳证属性:答曰。为阳在内侵于骨髓。阴在外致使发寒。治当不从内外从乎中治也。宜(小 柴胡汤)调之。倍加姜枣。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阳证属性: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曰(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阳证属性: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故用地骨皮饮。以泻血中之火。
(白虎汤)其脉洪。故抑之。使秋气得以下降也。(地骨皮)饮其脉弦。故举之。使春气得以上升 也。
肺气石膏辛 肾气 知母 肺 血黄芩苦 肾血 黄柏 地骨皮泻肾火。总治热在外。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
牡丹皮治胞中火。无汗而骨蒸。牝牡乃天地之称也。牡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
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也。火也。能泻阴中之火。(四物汤)加上二味。治妇人骨蒸知母泻肾火有汗而骨 蒸。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腹满咽干。手足自温。自利不渴。时腹痛。脉尺寸俱沉细。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太阴病。脉浮者可汗。宜(桂枝汤。)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此条虽不言脉。当知沉迟 而弱。
仲景(理中汤丸)。暨易老(人参黄 汤)。量其轻重。或温或热。人之强弱虚实。所可宜者。
选而用之。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答曰有经云。本太阳证。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 者。(桂枝加大黄汤。)易老云。此非本有是证。以其错下脾传于胃。故误下传。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欲愈。表少里和脉长者。为阳渐生也。此一证。
太阴便从外感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则胸下结硬。太阴为 病脉 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小便自利者。则不发黄。日久利益甚必自止者。便硬。乃入府传阳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阴证属性:中脘痛。太阴也。(理中)(建中)(黄 汤)类。主之。
脐腹痛。少阴也。(四逆)(真武)(附子汤)类。主之。
少腹痛。小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回阳丹)之类。轻则(当归四逆汤)。
太阴传少阴痛甚者。当变下利不止。
杂证而痛。(四物苦楝汤)(酒煮当归丸)。增损(当归丸)之类。
夏肌热恶热。脉洪疾。手太阴足阳明主之。(黄芩芍药汤)。
秋肌热恶寒。脉沉疾足少阴足太阴主之(桂枝芍药汤)。
腹痛 腹痛者。(芍药甘草汤)主之。
\r图\ps11a3.bmp\r 腹不满者加枣。若满者不加。脾虚满者。黄 汤。芍药停湿。
中满者。分食甘二药。用甘引至满所脾实。
平胃散。苍术泄湿。小便不利者利之。
大便秘 实痞 浓朴 枳实 大便利 虚痞 芍药 陈皮 伤食满者。伤厥阴。是以腹胀满者。皆属木。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阴证属性:少阴证。口燥舌干而渴。脉尺寸俱沉疾。则(大承气汤)沉迟。则(四逆汤)。
少阴邪入于里。上接于心。与火俱化而克金。恶候。或见气死入胃。脉沉细而疾。疾则 大承气 可下。若疾而无力者。亦不可下。为阳将尽也。
少阴证。口燥舌干而渴。身表凉。脉沉细而虚。(泻心汤)主之。此有形无形之药也。
伤寒外证全在下证。大热而脉反细小。不可下。泻心汤主之。少阴受病。身凉无汗体沉 。或体轻脉沉。有头痛不厥。(麻黄附子泻心汤)主之。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少阴证属性:其人病身热而烦躁不宁。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