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5-本经逢原-第88页

br>\x发明\x 鳗鱼虽有毒。性能补虚益阴,久病劳瘵宜之。大便濡泄勿用。其功专在滋补真阴 ,杀劳瘵虫,与蛇同类,故主治亦近之。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鳝鱼内容:甘大温无毒。
\x发明\x 鳝鱼禀己土之气,能补中益血。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肠鸣湿痹并宜食之。曝干 灰存性,治老人虚痢。大鳝鱼重斤余者,能助势力,食后遍体疼胀尽力捶之。大力丸用熊筋 、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末,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每日空腹酒下两许,气力骤长。
鳝鱼血力能助阳,壮年阳道不长,育龟丸用之。方用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 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末,生鳝鱼血为丸,朱砂为 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曾有人服此得以嗣续宗祧者,不可以房术论也。其尾血疗口眼 斜 ,同麝香少许,右 涂左,左 涂右,正即洗去。其骨烧灰,香油调涂汤火甚效。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甲鱼内容:\x本名 鱼\x 甘温小毒。
\x发明\x 鱼无鳞而有甲,故俗名为着甲。江淮、黄河、辽海水深处皆有之。长二三丈 ,逆上龙门能化为龙,味极肥美。但发气动风,和荞麦食令人失音。其肝味胜河豚,食之令 人血肤干脱,亦动风之验也。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鲟鱼内容:\x本名鲔鱼,生江中,长丈余,身无鳞,鼻与身等,亦 属也\x 甘平无毒。
\x发明\x 此鱼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风气,发一切疮疥,久食令人腰痛。服丹石人忌之 。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症瘕。作 虽珍,亦不益人。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鱼内容:本名 鱼,即 鱼 甘温小毒。赤目赤须无腮者杀人,不可合牛肝食。反荆芥。
\x发明\x 鱼类蛇,故能治风。凡口眼 斜,切活 鱼尾尖,朝吻贴之即正。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黄颡鱼内容:甘平微毒。反荆芥。
\x发明\x 无鳞之鱼不益人,发疮疥,不独黄颡为然。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江鲚内容:\x一名 鱼\x 甘平小毒。
\x发明\x 诸鱼皆用翅尾游行,惟鲚不劳翅尾,逐队齐行,故以命名。种类不一,独产江水 中者应春而起,味极鲜美,性专降泄。故败疽痔漏人忌食,诸鲚皆然。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河豚内容:甘温有毒。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淡水中者又次之。有大小二种,大者谓之 河豚,背淡青黑,无赤斑,腹白而翅傍色黄者可食。小者名斑鱼,背脊黑有纹点,多赤色,
其毒最甚,以禀蛟龙之气最甚也。海人言三月后斑鱼得木气全盛之时,尤不宜食。其双尾独 目,翅赤、嘴赤异常,背有赤印,颔内无腮,腹中多血,独腴无胆,皆大毒伤人。制食之法 ,须去其子与嘴目及脊中肝内恶血,并去周身脂膜,则不气腥,煮忌煤火及煤炱落入,与荆 芥、桔梗、菊花、甘草、附子、乌头相反,故食河豚三日内不可服药。河豚子必久渍锻石水 中,而后煮食,曾见水浸一夜大如芡实也,中其毒则唇舌麻瞀,头旋目眩,足不任履,行步 欹侧,急宜探吐,随觅荻芽或芦根,捣汁灌之。橄榄汁、甘草汁皆可解。又槐花、干胭脂等 分为末,水调服之。若腹中绞痛昏迷倒仆者,急用粪清灌之,迟则不救。
\x发明\x 凡物之美者谓之尤物,靡不贾毒伤人,如妲己亡殷,夷光倾吴,蒙其祸而不自觉 也。河豚嗜咸,内藏信智,外显文利,窄口巨腹,阴毒内蓄可知。凡阴毒之物必藉阳气而为 鼓午,得春升之令而浮游水面。非信而乎散子必入淡水,既生必归巨海。非智而乎,得咸则 肥;得淡则瘦。所以淡水中者,其毒渐解而不致伤人之甚也。以其味美人争食之。春初为贵 品,其腹腴呼为西施乳。南人有云,凡鱼之无鳞、无腮、无胆、有声、目能眨者,皆有毒。
河豚目能开合,触之则曳曳有声,嗔怒则腹胀,如球浮起水面,故人得以取之。其毒入肝助 火,莫有甚于此者。患痈疡香港脚人切不可食,助湿发毒动气,其患最速。惟取其子同蜈蚣烧 研,香油调搽疥癣有效。抉其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妇人脚上鸡眼,可以脱根。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江豚内容:咸腥无毒。
\x发明\x 江豚形如水牛,藏器虽有飞尸虫毒瘴疟之治,从未见有用之者。以之熬油点灯照 樗则明,读书纺织即暗,俗言懒妇所化也。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比目鱼内容:甘平无毒。
\x发明\x 比目形如箬叶,故俗以是称之。《尔雅》所谓东方有比目者是也。鱼各一目相 并而游,今吴中昆山最多。孟诜虽有补中益气之说,而多食动气亦是助湿生热之故,此必溺 于伉俪者之所化也。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鲛鱼内容:\x一名沙鱼\x 甘咸平无毒。
\x发明\x 鲛鱼生南海,背皮粗错,可饰刀靶。其肉作脍,补五脏。皮治尸疰虫毒。烧灰 解 鱼毒。
<目录>卷四\鱼部<篇名>乌贼骨内容:\x即乌 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