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毛毕直者。风 寒外感之证。毫毛折落者。肺脏内绝之形。洒洒然毛耸者。太阳中 。洒洒然毛立者。虚邪中人。毛焦者。寒 热在于皮肌。毛悴者。情志伤其脏腑。毛败者。肺热而金受火之克。毛枯者。疳病而金乏土之生。此皆诊法 之略也。由是而观。当以粗而长者为血多。细而短者为血少。耸与直立为邪实。焦与枯败为正虚。悴同折 主死。美而泽主生。善诊者。察毫毛。观气色。听声音。参脉证。可以知其吉凶矣。若夫毛窍之多寡。或言八万 四千。或言十万八千。而究竟不知几万几千。即能知其几万几千。亦何取乎几万几千。夫经络之曲折。病 证之纷纭。古圣述之于前。昔贤验之于后。虽西医剖视。不能如此其详。而况针穴之微妙。石药之功能。断 非技巧所能窥者乎。然则今人不逮古圣也远甚。书曰。事不师古。鲜克有济。
<目录>卷下<篇名>腠理望法提纲属性:闻之津液渗泄之所曰腠。纹理缝会之中曰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字书谓肤肉之间为腠理。以其有脉理焉。三说合观。体用备矣。考之内经。则曰开、曰阖、曰粗、曰细。曰疏、曰 密。有因天者。有因人者。有因腑而异者。有因病而异者。因天者何。热则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汗大泄。
血气减。皮淖泽。寒则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此腠理之开闭。因天之寒暑也。因 人者何。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此腠理之粗细。因人 之脂膏也。何谓因腑而异。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 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疏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 胱结。此腠理之疏密。因腑而异者也。何谓因病而异。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 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 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然阳病亦有汗出者。阴病亦有不汗出者。其开也卫气虚。其闭也卫气实。是 又因证而异。可与诊汗之法参观也。要之。开则有汗。闭则无汗。察腠理之开闭。视汗液之有无一也。此腠 理之开闭。因病而异者也。盖观粗细与疏密者。欲明其体。而观开阖之常变者。欲达其用也。且夫腠理之 开阖。非腠理之自为开阖也。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焉。盖卫气也。卫气者。下焦之所出。太阴 主其内。太阳主其外者也。阴平阳秘。卫气和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如是而云开 阖。则似开非开。似阖非阖。然非不开也。非不阖也。有时而开。有时而阖。或因寒暑。或因冷暖。或因动静。非 病也。常也。时开则开。时阖则阖者也。设或不当开而开。不当阖而阖。岂得谓之无病哉。合汗而诊之。因时 而验之。参证而辨之。知其开阖之常。即知其开阖之变矣。经曰。谨察卫气。为百病母。腠理之开阖。卫气之 虚实也。开阖虚实。盖可以忽乎哉。
<目录>卷下<篇名>尺肤望法提纲属性:尝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故谓之寸。从尺泽至高骨。却行一尺。故谓之尺。尺肤者。尺泽至高骨之肤 也。盖气口为肺之脉。皮肤为肺之合。脉行肤内。肤在脉外。故视肤而有取乎尺也。其视之之法有六。曰缓、
曰急、曰滑、曰涩、曰贲而起、曰减而少气。夫缓者尺肤纵缓不急也。急者尺肤紧急不缓也。滑则不涩。而有 流利之容。涩则不滑。而有蹇滞之貌。贲而起者。沸起之状。减而少气者。损少之形。盖缓则为热。急则为寒。
滑属阳而气淖泽。涩属阴而血凝泣。贲而起者。太过为实。减而少气者。不及为虚。六者合观。变在其中矣。
经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脉大 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然则色脉皮肤。皆当相应也。合而观之。亦可推其 顺逆焉。千金云。风病则滑。痹病则涩。气血盛。则尺之肉丰盛。气血虚。则尺之肉亏竭。此亦诊尺之要也。论 疾诊尺篇曰。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 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 饮也。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尺粗常热者。谓 之热中。尺坚大。脉小甚少。气 有加。立死。是又诊尺肤以参脉证。参脉证以决死生矣。至若尺之部位。手 之寒温。因切而知者。容后续述。
<目录>卷下<篇名>诊皮望法提纲属性:尝思诊尺肤之法。可察皮之滑涩。诊腠理之法。可察皮之粗细。然皮不仅观尺肤。法不仅观腠理。则夫周 身之皮。当讲周身之法。而尺肤腠理之诊。亦宜比例而观焉。何则。周身之皮。实由周身之脉以灌溉。周身 之脉。当分周身之部以参观。故经言。欲知皮部。以经脉为记。夫皮者。肺之合也。筋骨在内为阴。皮肤在外 为阳也。析而论之。如形充而皮肤宽缓者寿。形充而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