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7-是斋百一选方-第54页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养气汤属性:散寒气,亦治奔豚。
茴香(炒) 丁香(各半两) 良姜(三两,麻油炒) 甘草(三钱,炙) 白豆蔻仁 (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下,食前服。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去铃丸属性:一名资政丸,王吉老传。
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以好青盐二两 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或 五 有效。寻常治疝气药,多是疏导,久而未有不为害者,此药用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
此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三增茴香丸属性: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
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性肉,累治不痊,
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皆由顿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 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 过三料,必有神功。唐仲举传第一料∶ 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 香洗,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 食前,日进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尽便可服第二料。
第二料加下项药∶ 荜茇(一两) 槟榔(半两)
上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两半,细末,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大未愈,
便服第三料。
第三料又加下项药∶ 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秤,或加作一两)
上通前件药,共八味,重十两,并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 病,不过此三料可愈。小肠气发频及三十年者,寒疝渐至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透经散属性:治下部诸疾,夏宫医二方。
川楝子(二两,锉,炒,入巴豆二十粒、吴茱萸一两,同炒焦赤色,去巴豆茱萸) 茴 香(微炒) 沉香 胡椒全蝎(微炒,各半两) 缩砂(二两,连皮炒燥,去皮用)木香(一 两,不见火) 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酒调服。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消坚丸属性:牡丹皮 桂心(各二两) 川乌(炮,去皮尖) 桃仁(各一两,麸炒黄,去皮尖,别 研)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川楝子丸属性:凡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净肉,四两用麸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斑蝥不用;
四 两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巴戟不用;四两用盐一两、茴香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
茴香不用) 木香 破故纸(炒香为度,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甚者日进三、两服,空心食 前服。
<目录>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篇名>金锁丹属性:治小便白浊金锁丹,华宫使方 续添 真山茱萸(红肥者,不以多少)
上以大萝卜切下青蒂,剜作瓮儿,以茱萸实盛,却用蒂盖竹丁札定,于饭内蒸,萝卜软 烂为度,取出不用萝卜,以茱萸晒干,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粒,空 心 <目录>卷之十六<篇名>第二十四门属性:\x痈疽疮肿 瘰 疥癣 头疮 漏疮 瘤赘 软疖 敛疮口 \x \x驴涎 马汗入疮 疔疮 便毒 乳痈(见妇人门) 杂疮 髭疮 狐刺\x <目录>卷之十六\第二十四门<篇名>治脑疽发背属性:肾痈奶痈,一切疮肿等疾。詹判院传。
鹿朴(在处人取其叶捣汁,投溪潭中以醉鱼;江西人谓之鱼醉草,绍兴人谓之鹿木)
上腊中取根,捣锉为 咀,每服三、四大钱,无灰酒一大盏,煎至七分盏,去滓,空心 食前带热服,忌葱、酱、酒等。煎时不得犯铜铁器。病深者日进三、四服,并不用膏药贴。
无问男子、妇人、癃老、幼小,远年近岁,体虚气实,一切疮肿,凡在身者,种类殊异,悉 皆治之。已溃脓自出,未溃毒自消,不耗真丸,不动脏腑,入少甘草、石 荔同煎尤佳。有 娠 <目录>卷之十六\第二十四门<篇名>治痈疖属性:任和卿方。
牛皮胶以汤泡动,摊纸上,随大小贴疮上即安!
<目录>卷之十六\第二十四门<篇名>万金散属性:治一切痈疽发背疮肿,治便毒最验。韩市舶宁道方,此即淮西赵参议所传,刘鹏察院万 金散,东平陈彦哲有序多不复录。如大便秘涩,可服拔毒黄 散。
大甘草(半两,为粗末) 没药(一分,研) 大栝蒌(一个,去皮,切)
上三物用无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温顿服之,如一服不尽,分三服连进,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