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4-明医指掌-第39页

皮(八分) 茯苓(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服。
人参开胃汤 人参(去芦,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八分) 陈皮(八分) 半夏 (姜制七分) 神曲(炒,七分) 麦芽(炒,七分) 砂仁(炒,七分) 浓朴(姜汁拌匀,炒燥,七分)
丁香(五分) 藿香叶(六分) 莲肉(十个,去皮) 生姜(三片)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香砂养胃汤(方见疟疾。)
\x脾胃伏火\x 脾胃郁火,二陈加芩、连、山栀。脾胃虚热,津不足,白术散。脾胃有热,消谷善饥,三黄枳术丸。脾热 口臭,泻黄散。胃火齿痛,清胃散。
白术散 即四君子汤加木香、藿香、干葛。(方见前。)
三黄枳术丸 即枳术丸合三黄丸。(枳术丸方见前,三黄方见火证。)
泻黄散(见火证。)
清胃散(见火证。)
\x脾胃中湿\x 脾胃中湿者,平胃散。脾胃中湿泻痢者,胃苓汤。脾胃寒湿脾泄者,椒术养脾丸。脾湿身肿便涩,五苓 散。虚者实脾散,实者十枣汤。
平胃散(方见中湿。)
五苓散(方见中湿。)
胃苓汤(方见中湿。)
椒术养脾丸 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麦芽(炒,四两) 白茯苓(四两) 人参(去芦,二两) 苍术(泔浸,晒干,炒燥,二两) 白术 (土炒,二两) 干姜(炮,五钱) 砂仁(五钱) 川椒(去目,三钱) 甘草(炙,四钱)
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八丸,每服一丸,细嚼,姜汤下。
实脾散 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
白术(土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木香(八分) 浓朴(姜汁拌匀,炒燥,八分) 木瓜 (一钱) 干姜(炮,八分) 草果(八分) 大腹子(一钱)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十枣汤 治悬饮内痛。
芫花(熬) 甘遂 大戟(等分)
上为末,以水一升半,煮大枣十枚,煎至八合,去渣,纳药末,强壮者一钱,虚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 下,再加五分,下后以糜弱调之。
按∶本方乃泄水散饮之圣药,然有毒,不可轻用。
<目录>卷五<篇名>伤食证二属性:【歌】胸膨嗳气为伤食,气口紧盛端可识。所伤仍辨热和寒,元气要分虚与实。
【论】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伤食者,气口脉紧盛,左手脉平和,胸膈痞塞,噫气如败卵臭,头 疼发热,绝类伤寒,但身不疼为异耳。所伤之物,有辛辣、香燥、炙爆、酒、面、热物者;有伤生冷、鱼腥、
水果、寒凉等物者;有壮实人纵饮大嚼者;有虚弱人多食不克化者之不同。更审其所伤多少,酌其元气虚实而 消之、导之、攻之、补之,则万举万全而无诛伐太过之失也。
【脉】气口紧盛,为伤于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
\x伤冷物\x 所伤一切冷物,如鱼腥、瓜果之类,胸中痞满者,二陈汤加香附、砂仁、神曲、红豆,或治中汤,或木香 见丸,仍用炒麸皮熨之。
二陈汤(方见痰证。)
治中汤(方见脾胃。)
木香见 丸 巴豆霜(五分) 京三棱(一两) 神曲(炒黄,一两) 木香(二钱) 香附(五钱,炒熟) 石三 棱(五钱,去皮,与京三棱共煨) 升麻(三钱) 柴胡(三钱) 草豆蔻(面裹,烧熟,取仁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x伤热物\x 所伤热物,如姜、椒、蒜、韭、酒、面、炙爆、煎炒、犬肉、辛辣之类,致心下痞满作痛者,三黄枳实汤,
或二陈加芩、连、山楂、枳实、神曲、麦芽。食已下,大便不通,大承气汤下之。
三黄枳实汤 黄芩(一钱) 黄连(一钱) 大黄(煨,一钱) 枳实(二钱) 浓朴(五分)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空心热服。
二陈汤(见痰证。)
大承气汤 大黄(三钱) 芒硝(三钱) 浓朴(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大钟,煎至八分,热服,以利为度。
按∶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无物不受,一有停滞,则气不顺而生痞、满、燥、实、坚。是方也,浓朴 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泻浊,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泻实去热,此土郁则夺之之意也。
\x虚人伤食\x 虚弱人食不化,痞满者,六君子汤加神曲、麦 、山楂。大便不通者,加枳实、浓朴,或枳术丸加曲、 、
橘、半、山楂。虚甚者加茯苓、人参。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四君子见脾胃,二陈见痰证。)
枳术丸(方见脾胃。)
\x实人伤食\x 气壮人伤食,痞满不消者,保和丸。大便闭结不通,胀满者,木香槟榔丸。
保和丸 治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