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能食,然口则知味而不恶食;内伤则恶食而口不知味。外伤三日以后,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必渴;
内伤则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不渴。若饥饿内伤,房劳太过,比之内伤饮食尤为不足中之不足,当大补回阳,
犹恐或迟,若误作外感治,重发其汗,宁不死欤?
【脉】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内 伤冷食,滑疾而沉。内伤热食,数大涩侵。
\x过食伤\x 饮食过伤,保和丸、曲 枳术丸。伤热物,三黄枳实汤。伤冷物,木香见 丸。
保和丸(方见伤食。)
曲 枳术丸(方见脾胃。)
三黄枳实汤(方见伤食。)
木香见 丸(方见伤食。)
\x饥饿伤\x 年饥缺食,或多事饿久,致伤脾胃,元气弱,四君子汤,或黄 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去柴胡。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油) 茯苓(去皮,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
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
黄 建中汤 治汗多亡阳,尺脉虚弱者用之。
黄 (上) 芍药(中) 桂枝(中) 甘草(下)
上,水、姜煎,临服加胶饴。
元气虚甚加人参。
\x劳役内伤\x 负重作劳,致伤元气,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或黄 建中汤、六君子汤。劳者温之,非温热药也,宜 温养之谓也。夏月劳碌内伤后冒暑汗泄,虚弱脉微者,清暑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并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黄 (蜜炙,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五分) 归身(酒洗,一钱) 陈皮(不去 白,五分) 白术(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按∶经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是方参、 、归、术、甘草皆甘物也,故可以入脾而补中气。中气者,
脾胃之气也。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柴胡引少阳之气上行而助春升之令也。用陈皮者,一能疏通脾胃,
一能行甘温之滞也。
如汗多,去升、柴加酸枣仁,夜间不寐亦如之。头疼加蔓荆子、川芎。如善嚏者,乃腠理不密,外邪所 搏,加白芷、川芎。如脑痛或巅顶痛加 本、细辛。如口干或渴加葛根。有痰加贝母、前胡。泄泻加白芍、泽 泻、茯苓。心胸觉痞闷,去黄 、升麻、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如嗽加桑白皮、五味子。如用心太过,神 思不宁,或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石菖蒲、柏子仁。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
枳实。如胃中湿痰加半夏。如大病后元气未复而胸满气短者,加橘皮、枳实、白芍。如有热加芩、连。
调中益气汤 治证同前。
即补中益气汤去归身、白术,加苍术、黄柏、木香。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姜、枣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 动作,胸满气促,肢节疼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利或渴,不思 饮食,自汗体虚。
黄 (蜜炒) 苍术(米泔制)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术(土炒) 陈皮(炒) 神曲(炒) 泽 泻黄柏(酒炒) 当归 青皮(去穣) 麦门冬(去心) 干葛 甘草(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x房劳内伤\x 强力入房,致伤元气,自汗乏力,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因而阳脱者,三建汤,急灸关元、气海百壮,
可复元。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气血亏,肌肉消,四肢怠惰。
人参 黄 (蜜炙) 陈皮 白芍药(酒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 白茯 五味子 远志 白术 桂心 熟地黄 上,姜、枣煎服。
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
三建汤(方见中寒。)
\x饮酒内伤\x 酒乃无形之物,大热有毒,多饮则伤胃呕吐,葛花解酲汤。纵饮热酒,烦躁中酒毒,黄连解毒汤主之。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葛花 砂仁 木香 白豆蔻 人参 茯苓 陈皮(各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 青皮 泽 泻干生姜(各三分)
按∶葛花性寒,能解中酒之毒。泽、茯味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陈之辛,能行酒食 之滞。生姜开胃止呕。神曲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元气焉。
黄连解毒汤(方见火证。)
<目录>卷四<篇名>疟疾二属性:【歌】疟疾由来匪一端,六经五脏有形参。连朝间日知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