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3-张聿青医案-第39页

泽泻 赤白苓 猪苓 制半夏 生熟谷芽 左 温助命阳,欲其蒸变,使其胃中之痰默化。而咽舌俱燥,未便过进辛温。据述平素嗜饮。再从中阳 损伤不能转旋例治。
奎党参 范志曲 砂仁 赤白苓 蜜干姜 白术 白蔻仁 葛花 青陈皮 泽泻 左 饮食在胃,运化在脾,然所以运化者,阳气之鼓舞也。湿温之后,多进甘寒,致湿邪日见其有余,阳 气日形其不足,所以纳食之后,动辄胀满,脘中微觉坚硬。脉细而沉。胃府失其通降之权。宜温运和中,
使脾胃之气,旋运鼓舞,则不治其满而满自退也。
上川朴 于术 连皮苓 草果仁 焦麦芽 川椒目 泽泻 公丁香 上广皮 生姜衣 陈(左) 劳倦伤脾,脾病则四肢不用矣。
焦苍术(二钱) 范志曲(二钱炒) 川朴(一钱) 晚蚕砂(三钱) 上广皮(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萆(三钱) 白蒺藜(三钱) 秦艽(一钱五分) 焦麦芽(四钱) 酒炒桑枝(五钱)
又 神情稍振,再守效方出入。
焦白术(一钱) 范志曲(二钱炒) 川朴(一钱) 秦艽(一钱五分) 上广皮(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萆 (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生薏仁(四钱) 赤猪苓(各二钱) 焦麦芽(三钱) 桑枝(酒炒五钱)
张(左) 神情不爽,头目昏晕,起居动作,甚属畏葸。此湿困脾阳,弗作虚诊。
制半夏 猪苓 赤白苓 生熟薏仁 酒炒桑枝 台白术 泽泻 川萆 白蒺藜 <目录>卷五<篇名>咳嗽属性:简(左) 感风入肺,肺失清肃。咳嗽痰色黄浓,夜重日轻。脉象带数。宜肃肺化痰。
粉前胡(一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牛蒡子(三钱) 茯苓(三钱) 橘红(一钱) 炒杏仁(三钱)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象贝(二钱) 肺露(一两)
二诊 咳仍不止,痰黄而浓,咽痒头胀。风温外薄,肺胃内应,气热而肺失肃耳。肃肺以清气热。
山栀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粉前胡(一钱) 花粉(二钱) 桔梗(一钱) 冬瓜子(四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炒杏仁(三钱) 枇杷叶(去毛四片)
三诊 咳渐减疏,口燥咽干轻退。再清金润肺,而化气热。
北沙参(四钱)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二钱) 炒枳壳(一钱) 桔梗(一钱) 冬瓜子(四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枇杷膏(五钱)
宋(媪) 冬藏不固,感召风邪,肺合皮毛,邪袭于外,肺应于内。咳嗽咽燥。宜清肃太阴。俟咳止再商调理。
川贝母(二钱) 桔梗(一钱) 杏仁泥(三钱) 花粉(二钱) 茯苓(三钱) 桑叶(一钱)
冬瓜子(三钱) 前胡(一钱) 川石斛(四钱) 菊花(一钱五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二诊 清肃太阴,咳仍不减,夜重日轻,舌干咽燥。肺肾阴虚,虚多实少。宜兼治本。
北沙参(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甜杏仁(三钱) 川石斛(四钱) 青蛤散(四钱) 茯苓(三钱)
前胡(一钱) 桔梗(八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琼玉膏(四钱二次冲服)
秦(童) 风温袭于肺胃。咳嗽气逆,身热头胀。脉数右大。肺本清虚,今为风邪所阻,则降令无权。宜清肃 太阴,疏泄肌表。
牛蒡子(三钱) 光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 炒枳实(一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粉前胡(一钱)
广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象贝母(二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陈(右) 肾本空虚,封藏不固,暴凉暴暖,感于肌表,肺辄内应,痰饮因而复发。气喘胸闷,痰不得出,痰从 偏左而来,以肝用主左,肝气挟痰上逆,所以其势尤甚。药饵之外,务须怡情以条达肝木,使气不上逆,
勿助痰势,其病自然少发也。
代赭石(四钱) 杜苏子(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川桂枝(四分) 旋复花(二钱)
杏仁泥(三钱) 煨石膏(四钱) 枳壳(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陆(左) 肺有伏寒,至冬寒水行令,阳气不化,以致寒饮停于肺下,咳嗽右胁作痛。宜温疏太阴之表,以觇动静 如何。
不去节麻黄(三分另煎去沫冲) 制半夏(二钱) 茯苓(四钱) 冬瓜子(四钱)
不去皮尖杏仁(三钱) 生香附(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旋复花(一钱包) 不去节甘草(三分)
炒苏子(三钱) 枳壳(一钱) 磨郁金(五分冲)
二诊 温疏太阴之表,咳略减轻。而脉象微数,营液不足之征。论病宜续进苦温,然肺虽恶寒,心则恶 热,脉沉带数,未便耗伤营分,再出之以和平。
粉前胡 广橘红 制半夏 云茯苓 旋复花 杏仁泥 炒苏子 炒黄川贝母 蜜炙紫菀 另附梨膏方 麻黄(四钱蜜炙去沫) 茯苓(四两) 煨石膏(二两) 桔梗(八钱) 枳壳(八钱) 姜汁(二钱) 大荸荠 (八两) 甜杏仁(七两荸荠同打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