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67-张氏医通-第314页

) 升阳 益胃汤(保元汤下)
五苓散(方祖) 黄连犀角散(痢门) 栀子仁汤(栀子豉汤下) 黄芩清肺饮(栀子豉汤下)
滋肾丸(大补丸下)
芦荟丸(妇人门上) 四神丸(泄泻门) 消积丸(备急丸下) 塌气丸(伤饮食门)
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导赤散(暑门) 栀子豉汤(方祖) 酸枣汤(虚损门)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竹叶石 膏汤(白虎汤下)
人参白虎汤(白虎汤下) 三补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茵陈蒿汤(湿门 )化虫丸(虫门)
乌梅丸(理中汤下) 沉香降气散(气门) 冲和养胃汤(保元汤下) 煮肝散(目门) 益 气聪明汤(保元汤下)
决明鸡肝散(目门) 栀子清肝散(耳门) 消风散(咳嗽门) 小乌沉汤(衄血门) 止衄散(
衄门)
十补丸(崔氏八味丸下) 独参汤(保元汤下) 生地黄黄连汤(四物汤下)
<目录>卷十五<篇名>婴儿门下属性:百祥丸 治痘疮黑陷。喘胀便秘。
红芽大戟(去傍枝。煮软去骨)
枣肉和丸。粟米大。三岁儿十丸。黑芝麻汤送下。
宣风散 治痘毒肿乘肾。腹胀黑陷。
尖槟榔(二个) 橘皮 青皮 甘草(各二钱) 牵牛头末(四钱)
为散。三岁儿一钱匕。蜜水调服。(准绳。无青皮)
紫草饮 治痘疹血热。口渴不能起发。
紫草(一钱。一作紫铆) 甘草(炙。五分) 黄 (钱半) 糯米(一撮)
水煎。日再服。 一方。无黄 、糯米。多人参、蝉蜕、穿山甲。治气虚血热。 一方。无黄 、糯米。多归、芍、麻黄。治血热复感风寒。不能起发。按紫草饮本方。系保元汤去参易紫草之 制。更迭一味。而气血攸分。且补中寓发。直是大匠运斤。足补桂岩未迨。
消毒饮 治痘疹咽痛而起发迟。
鼠粘子(研。钱半) 甘草(五分) 荆芥(一钱)
水煎。日二服。
化毒汤 治痘已发。毒盛不能起胀。
紫草茸(一钱) 甘草 升麻 蝉蜕(各五分) 地骨皮 黄芩(各七分) 糯米(一撮)
水煎。日再服。
加味四圣散 治痘灌浆时。热渴引水或作痒。
紫草茸(一钱) 甘草(五分) 黄 (一钱) 木通(七分) 川芎(五分) 木香(三分 )人参(一钱)
蝉蜕(七枚)
水煎。热服。
紫草木通汤 治痘疹行浆时。气虚血热。小便不利。不能起发。
紫草(一钱) 甘草(五分) 木通(六分)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糯米(一撮)
水煎。不时温服。
快斑汤(即人参快斑散) 治痘毒盛。起发迟而作痒。
紫草(一钱) 甘草(五分) 木通(六分) 人参(一钱) 芍药(一钱) 蝉蜕(七枚)
水煎。热服。 一方。多当归、防风。 一方。无芍药。多当归、防风、木香。
鼠粘子汤 治痘疹咽喉肿痛。
鼠粘子(钱半) 甘草(五分) 荆芥(七分) 防风(六分)
水煎。不时温服。
如圣饮 治痘出不快。咽喉不利。
鼠粘子(一钱) 甘草(五分) 荆芥(七分) 桔梗(六分) 防风(五分) 麦门冬(一 钱) 竹叶(十片)
水煎。不时温服。 一方。无竹叶。有黑参。
独圣散 治痘疮毒盛伏陷。
鼠粘子 僵蚕(炒研) 紫草茸(等分)
水煎。日二三服。
陈氏木香散 治痘疮泄泻后。虚寒痒塌。
木香 大腹皮 肉桂 半夏 青皮(炒) 柴胡 人参 赤茯苓 甘草(炙) 诃子肉 丁香(等分)
为散。每服一二钱。加姜、枣煎服。 自汗痒塌。去腹皮、青皮、柴胡。加黄 、白术、糯米 。
陈氏异功散 治痘疮灰白伏陷。大渴泄泻。
木香 当归身 茯苓 肉桂 肉豆蔻 丁香 熟附子 人参 白术 半夏 浓朴 橘皮(等分)
为散。每服二三钱。入姜、枣煎服。
参 四圣散 治痘胃虚少食。发热作渴而起发迟。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紫草茸 茯苓 芍药(各八钱) 当归(七分)
木通(六分) 防风 甘草 川芎(各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热服。
白螺散 治痘湿不收。
白螺壳(陈年土墙内者。 过)
为散。痘疮湿处干掺之。
金华散 治痘后肥疳。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黄丹(等分) 轻粉(减半) 麝香(少许)
为散。疮湿则干掺。燥则猪脂调敷。
生肌散 治疳蚀不敛。脓血杂流。
黄连 黄柏 甘草 五倍子 地骨皮(等分)
为散。干掺疮上。
白虎化斑汤 治痘后火闷。不得发出。
石膏(生用) 知母 生甘草 蝉蜕 麻黄 大黄(生用) 黄芩 连翘 黑参 竹叶 水煎。大剂频服。
大黄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