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钱) 茯苓(二钱) 甘 草(二钱)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论血分有热发斑者。宜 \x当归散\x 当归(三钱) 赤芍(二钱) 生地黄(三钱) 黄连(六分) 红花(八分) 石膏(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论瘾疹。因风热客于肌腠。气血积阻而成也。宜 \x加味败毒散\x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当归 川芎 枳壳(去穣) 桔梗 茯苓 人参(各五分)
薄荷 甘草 白术 防风 荆芥 苍术(米泔水浸) 赤芍 生地黄(各五分)
上锉一剂。姜、枣。水煎。温服。此因感冒风湿。以致发斑者。服之良验。
一论斑者。如胭脂点而不起粒者是也。红斑可治。紫斑十活其一。黑斑十无一生。如有 斑见。宜服 \x解毒化斑汤\x 牡丹皮 生地黄 木通 归尾 远志(甘草汤泡去心) 犀角(以乳汁磨下一二钱) 紫 草茸 知母 牛蒡子 茜根 甘草(生带梢者) 穿山甲(炒成珠研末一钱)
上用水煎药。调下山甲末并犀角汁同服。
<目录>卷四<篇名>发热属性:夫发热者。非止一端。杂病中俱有发热。医者宜照各门治法治之。盖病有虚实寒热之不 同。岂可一律而治耶。
一论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其职。
故为热。其脉紧而有力。是外之寒邪伤卫也。治主外。宜服九味羌活汤。(方见伤寒)
一论伤暑发热。是火邪伤心。元气耗散。而热邪入客于中。故发为热。汗大泄。无气 以动。其脉虚迟而无力。是外之热邪伤荣也。治主内。宜服清暑益气汤。(方见中暑)
一论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伤。乃阴虚也。故其脉大而 无力。属肺脾。宜服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
属心肾。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是阴虚。宜服清离滋坎汤。(方见劳瘵)
一论大病后。气血两虚。遂成劳怯。潮热往来。盗汗自汗。或无汗燥热。世俗更以柴胡 、地骨皮。往往不效。其病愈甚。
一论男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人参养荣汤。(方见后)
一论男子气虚。有汗潮热者。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血虚。无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气虚。无汗潮热者。以人参清肌散。(方见后)
一论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
一论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以逍遥散。(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发热咳嗽咯血。以人参五味子散。骨蒸者五蒸汤。清骨散。以上皆治劳热之圣药也 (方俱见后)
一论男妇四肢肌表。发热如火烙。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 脾土之中。火即上越。宜用 \x升阳散火汤\x 升麻 葛根 白芍 羌活 独活 人参(各五分) 柴胡(八分) 生甘草 防风 炙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寒凉生冷之物。
一论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伤寒)根据本方加栀子、黄 连、地骨皮。
一论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加栀子、黄柏 、知母、黄连、牡丹皮、柴胡。
一论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气血之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合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根据本方加五味。再加黄连、山栀仁。一剂而安。
一论子午潮热者。
\x加减逍遥散\x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
胡黄 连(六分) 麦门冬(二钱) 黄芩(二钱) 地骨皮(三钱) 秦艽(三钱) 木通(二钱)
车前子(三钱) 灯草(十根)
上锉。水煎服。
一论一应发热憎寒。非杂病发热者。此邪在半表半里也。宜用 \x柴苓汤\x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五苓散(方见中暑)二方相合是也。
一论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颜色枯槁。汲汲短气。饮食无味也。
\x人参养荣汤\x 人参(三钱)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蜜炙黄 (二钱) 桂心(五分) 白术(去 芦一 钱五分)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黄(三钱) 白茯苓(三钱去皮) 五味子(四分) 远志 (八分去心) 甘草(炙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男妇气虚。无汗潮热者。宜用 \x人参清肌散\x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去皮) 当归(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
八分) 半夏(二钱) 葛粉(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其药服之自愈。
一论虚劳潮热咳嗽。红痰盗汗。宜 \x人参五味散\x 黄 (二钱)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当归(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