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于阳,大怒毗于阴,一 吐纳,一动静,何所逃哉,与气流通而已。故气平则宁。气不平则病。内经曰。百病生于气 。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怒则气逆。盖营卫通利。则气舒而不迫。此喜所以气缓也。神情憔悴。则气亏而不全。此 悲所以气消也。经络凝涩,则气积而不散。此寒所以气收也。腠理通则气升而汗出。此热所 以气泄也。精却上闭,则气还而不行。此恐所以气下也。心多愁虑。则气散而无归。此忧所 以气乱也。内外烦劳。则气喘而且汗,此劳所以气耗也。身心有止。则气留而不行,此思所 以气结也。嗔恙伤甚,则气上而呕血,此怒所以气逆也。此九气者。证虽不同,大概诊寸口 脉伏。胸中逆气。是诸气上冲胸中。故上气而 肿喘息。其脉浮大不治。上气脉躁而喘者属 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而愈。脉洪则为气上。脉虚牢伏匿者生。牢强者死。喘息低仰。其 脉滑、手足温者生。涩而四末寒者死。数者亦死。谓形损也。
<目录>卷第六十七\诸气门<篇名>诸气属性:论曰内经云百病所生。生于五脏,肺之所主。独主于气,不足有余。盖由虚实。故所病 不同,其澄亦异。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故气逆也,喜则气和。营卫通利,故气缓也,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内,故气消也。恐则精却。则上焦 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而收聚也。寒则肤腠闭拒,气道不行,故气收而不散 也。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故汗大泄也,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形劳 。则喘且汗,外内皆越,故气耗,思则心有所止,气留不行,故气结。
治寒气热气愁气怒气惊气思气恚气。七气丸方 大黄(二两半) 人参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吴茱萸(汤洗微炒) 柴胡(去苗) 干 姜(炮) 细辛(去苗叶) 桔梗 菖蒲(各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 芎 甘草(炙 锉) 石膏 桃仁(去尖双仁炒研) 蜀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三丸,日三,渐加至十丸,
一方加桂心半两。
治诸气积聚坚牢。心腹胀痛,蜀椒丸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人参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菖蒲 柴胡(去苗)
桂(去粗皮)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木香 吴茱萸(汤洗微炒) 干姜(炮裂锉)
细辛(去粗叶) 桔梗(锉)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十丸,
渐加至二十丸。
治一切气。调胃气。化冷痰,姜魏丸方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盐淹一宿焙干) 阿魏(一钱用白面和作饼子炙黄) 青桐皮(去 白焙) 甘草(炙锉) 陈橘皮(去白焙各二两) 当归 白芷 胡椒 蓬莪术(炮锉) 桂 (去粗皮各一两) 丹砂(研为衣) 木香 丁香(各一钱)
上一十三味。除丹砂外,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为丸。如樱桃大,丹砂为衣。每 服一丸,生姜汤嚼下。妇人醋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一切虚冷气,腹胁胀满,胸膈滞闷,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藏府滑泄,脐腹疼痛。均 气丸方 木香 胡椒 干姜(炮) 乌头(炮裂去皮脐) 香子(炒) 荜澄茄 青橘皮(汤 浸去白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蓬莪术(煨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牵牛(拣净 半斤炒捣罗取末四两余者不用)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炒生姜盐汤下,不计时候。
治一切气。饮食不消,红豆蔻丸方 红豆蔻(去皮) 木香 缩砂仁 槟榔(锉) 诃黎勒(炮用皮) 藿香叶(各一两) 陈 橘皮(去?二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以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食前生姜汤下。
治一切气逆,胸膈痞闷,中脘不快。痰癖留滞,呕吐恶心,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麝香 丸方 麝香(细研) 丹砂(细研) 木香 浓朴(去粗皮生姜五钱同捣炒干) 肉豆蔻(去 壳各半两) 槟榔末(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别捣末各二两) 桂(去粗皮三分) 乳香(细研 一分) 丁香(一分)
上一十味,除半夏末外,捣研为细末,再同研令匀,将半夏末以生姜自然汁。同煮为膏,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以陈橘皮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一切气,消食,木香丸方 木香 丹砂(研) 硫黄(研) 砂(研各一分) 槟榔(锉半两) 肉豆蔻仁(三 枚) 半夏(浆水煮令透 上八味。捣研和匀,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温枣汤下。大人小儿。以 意加减。
治诸气及产后气病。桂心丸方 桂(去粗皮) 当归(锉焙) 赤白芍(炒) 延胡索(炒) 芎 生干地黄(炒各 一两) 砂半两 芫 上九味,先以醋煮芫花根,三分减二。去根入 砂慢火煎。又减半,下诸药末,和如鸡 头大。产后血运烦闷。童子小便,煎赤马通。磨下一丸,产后血败。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