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茯苓(各一钱) 桂(六分) 猪苓 泽泻(各一钱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x胃苓汤\x 治水泻腹痛。
陈皮 浓朴 苍术 甘草 白术 茯苓 肉桂 猪苓 泽泻 (各一钱) 加芍药 黄连(各八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服。
\x黄芩汤\x 治肠垢热泄,所下粘垢,小便赤涩,脉数烦渴。
黄芩(炒,五钱) 芍药(炒,三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x卫生汤\x 治脾胃虚弱,不能泌别水谷。
陈皮 茯苓 甘草 人参 白术 山药 泽泻 薏苡仁 上锉一剂,加砂仁末一钱,水二钟,煎至八分服。一方加莲肉、芡实、干山药各二两,亦效。一方用 糯米磨粉,不拘多少,入百草霜十分之二,水和为饼,烙熟食之。一方单用糯米,半生半炒,煮粥食之,亦效。
\x安胃和脾散\x 治脾胃不和,中脘痞塞,腹痛胀满,不思饮食,
嗜卧无时,呕吐痰涎,逆气吐酸,面黄肌瘦,泄泻不止,四肢乏力,沉困自汗、盗汗等症。
苍术(二两,姜炒) 浓朴(五钱,姜炒) 藿香(五钱) 砂仁(五钱) 人参(去芦,
五钱) 白术(土炒,五钱) 白茯苓(五钱) 木香(火煨,五钱) 槟榔(五钱) 蓬术(火 煨,五钱) 泽泻(五钱) 甘草(炙,五钱) 红枣(二十四个,去皮、核,焙干)
上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淡姜汤送下。
\x家莲散\x(陈□堂传) 治经年久泻冷泄,及休息痢。
莲肉(泡去皮、心,微火焙干,四两) 浓朴(姜炒,一两) 干姜(炒黑,一两)
上三味,共为细末,每服二、三匙,米饮下,日三次。
\x理气健脾丸\x(方见脾胃) 治脾胃虚弱,久泻久痢。
根据本方,去桔梗,加酒炒白芍药,其效如神。
\x实肠丸\x(黄宾江传) 治久泻久痢,虚滑不禁及脱肛。臭椿树根皮,
不拘多少,切碎,酒拌,炒为细末,用真阿胶水化开,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x升气实脏丸\x(云林制)〔批〕(按此方治滑泄止涩之剂) 治久泻,元气下陷,脾胃衰惫,大肠滑脱,肛 门坠下,日夜无度。饮食不思,米谷不化,汤水直过。烦渴引饮,津液枯竭,肌瘦如柴,寒热互作。
黄 (蜜炙,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白术(土炒,二两) 白茯苓(去皮,五钱)
山药(炒,一两) 莲肉(去心,一两) 芡实(一两) 升麻(酒炒,五钱) 柴胡(酒炒,五 钱) 干姜(炒黑,五钱) 肉豆蔻(面裹煨,捶去油净,五钱) 粉草(炙,五钱) 椿树 根皮(酒炒二次,四两)
上为细末,阿胶水化开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钱,用糯米半生半炒,煎汤送下。
灸法 治吐泻日久,胃气大虚,死在旦夕。
天枢二穴(在脐旁各开二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百会(在顶心中) 用艾灸五、七壮,即愈。
<目录>卷之五<篇名>霍乱属性:\x脉\x 代者霍乱;代而绝者,亦霍乱。又关脉滑,为霍乱吐泻。气口脉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宜顺其性,
以盐汤探之。脉结促大,皆不可断以死脉。洪大则易治,脉微细,气少不语,舌卷囊缩者;皆不治也。
滑而不匀,必是吐泻霍乱之候,脉大勿讶。
\x证\x 夫霍乱者,挥霍变乱也。盖因内有所积,外有所伤,阳不升,阴不降,乖膈而成。故心腹卒痛,呕 吐下痢,发热恶寒,头痛眩晕,或泻而不吐,或吐而不泻。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 腹齐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四肢厥冷而毙。
\x治\x 急用蓼汤泡洗,艾灸脐中。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治之惟宜 藿香正气散,加生姜为上。不惟可以温散风寒,抑亦可以调理脾胃。如身热口渴者,则以薷苓汤加减治之。
霍乱之后,不可早与饮 食,恐胃中邪物,吐泻未尽,其新谷入胃,不能传化,必致不救。吐候吐泻过一、二时,饥甚,方与稀 粥少食,以渐而将息可也。其有不吐不泻者,名干霍乱,急以盐汤多灌,引其大吐,令宿食殆 尽,随证用药调之。既愈之后,若烦热多渴者,以麦门冬汤主之。
一霍乱转筋,用大蓼一把,煎汤荡洗。北人以麦糠代之。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愈也。河间云∶热 气燥烁于筋,则挛 而痛也。
一霍乱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以艾灸莫计其数。
一霍乱心腹卒痛,炒盐二碗,绢包顿于胸上,并腹肚再以熨斗火熨,气 透则苏。续以炒盐绢包乘热烙其背,则万无一失也。
\x方\x \x藿香正气散\x 治四时不正之气,寒温时疫,山岚瘴气,雨湿熏蒸;或中寒腹痛吐利,中暑冒风,中湿 身重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复感外邪,头痛发热,战栗恶寒,或呕吐恶 心,膈膈满闷,一切气逆不安之症,并能调治。
藿香(二钱) 紫苏(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