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61-医灯续焰-第72页

木鳖子(二十八个,去壳、切片子研。)
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候焦黑色,重绵滤过。以沥青入水 盆,候冷成块。取出秤二斤净,再下锅熔开。下麻油、黄蜡、蓖麻、木鳖子泥,
不住手槐柳枝搅匀。须慢火,滴入水中不粘手,扯拔如金丝状,方可。如硬,再 旋加油少许。如软,加沥青。试得如法,却下乳没末。起锅在炭火上,再用槐柳 枝搅数百次。又以粗布滤膏在水盆内,扯拔如金丝。频换水浸一日,却用小铫盛。
如跌扑伤,于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肉为验。连换热水数浴之,则血瘀自消。
小儿脾疳贴患处。泻痢,贴肚上。咳嗽,贴背心。
\x八珍汤\x(见第十六)
\x疥疮大风膏\x 治一切干湿疥疮,并脓窠烂疮。
大风子(二两,去壳) 枯矾(四两) 蛇蜕(烧存性) 樟脑 蜂窠(烧存性,各三分) 水银 (五分,用锡死之) 油烛(四两)
风子诸药为末,入烛油,次入水银,捣匀涂擦。
\x桃花隔纸膏\x 贴久患 疮如神。验过千百矣。
上好透明松香,水煮,随换水,煮数十次,以色白味不涩苦为度。研细,入上 上飞丹十分之四,再研匀。用猪板油去膜切碎,同药捣匀,摊油纸上。作隔纸膏,
上针刺多孔。先将苦茶洗患处净,拭干粘贴。以绢帛紧包扎,一日一换。虽二十年 疮,不消十纸。
\x千捶膏\x 治瘰 。
沥青(一两) 杏仁(去皮,十三粒半) 蓖麻仁(四十九粒)
同捣烂。初捣甚燥,如不能成膏者,捣千下,则渐柔粘矣。用布摊贴。未溃消,已溃出核。
\x乌龙膏\x 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发 热未破者。
用陈年小粉,不拘多少,入锅炒令成黄黑色,取出待冷,碾极细,以陈米酷调,
稀稠得所。如过稀,微火熬之,其色如漆。用瓷瓶收贮。遇有肿毒,量肿大小,
用榜纸摊成膏药,中剪一孔,露出毒头,粘贴疼痛即止。少顷觉痒,久则肿毒自消。甚效。
\x白麦饭石膏\x 治脓溃后,围疮口。
白麦饭石(二两。有小于鹅卵石者,有大于鹅卵石者。其色有青、黑、白、红点相间,惟松脆为佳。
以炭火 至红,以好米醋淬之。如此 淬十数次,研为末,重罗去粗者。取细末入乳钵,数人更递研五七 日,如面极细为妙) 白蔹(二两,研为细末) 鹿角灰(不用自脱者。须用带脑顶骨全者。却是生取 之。截角作二、三寸长,灰火烧令烟尽。研,罗为末,再入乳钵,更递研极细。二两)
上三味,最要研得极细,方有效。粗则反致甚痛,细则大能止痛,收口排脓。
(精粗之异如此。)和合。量药末多寡,用陈好米醋,入银、石器内,熬令鱼眼沸。却旋 旋入药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搅,熬一、二时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盛之。
候冷,以纸盖覆,勿令着尘。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以软绢挹干,鹅翎蘸 膏涂敷四围。凡有赤处尽涂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钱大。未溃,能令内消。已溃,
则排脓如湍水。逐日令口收敛。疮久肌肉腐烂,筋骨出露,用旧布片涂药贴疮,
但内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疮勿可手触嫩肉,亦不可口气吹着。合药,亦忌腋气 之人,及月经有孕妇人见之。仍可熬好米醋一大碗,收瓷器内,候逐日用药。如 疮上久则药干,以鹅翎点醋拂拭药上,勿令燥也。初则一日一洗一换药。十日后,
两日一换。
古方云∶麦饭石,颜色黄白,类麦饭。曾作磨者尤佳。按麦饭石不可作磨。状 如麦饭团,生粒点。如无此石,当以旧面家磨近齿处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也。
或溪中寻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鹅卵,略如握聚一团麦饭。
\x精要神异膏\x 治诸般恶毒疮疖,发背痈疽,其妙如神。
露蜂房(要用蜂儿多者为妙,细剪、净,一两) 全蛇蜕(盐水洗净、焙干) 玄参(去芦,各 半两) 绵黄 (七钱半) 黄丹(五两,研细后入) 杏仁(去皮尖,切小片,一两) 男子乱 发(洗净焙干,如鸡子大) 真麻油(一斤)
上件药,先将麻油入银铫中,同乱发于风炉上,慢慢文武火熬。候发焦熔尽,
以杏仁投入。候杏仁色变黑,好绵滤去滓。再将所熬清油入银铫内。然后入黄 、
玄参二味,慢火熬一二时。取出铫子,安一冷风炉上,候半时久,火力稍息,旋 入露蜂房、蛇蜕二味,将柳枝急搅。移铫于火上,不住手搅。慢火熬至黄紫色,
用绵滤过。后复入清油在铫内,乘冷投黄丹,急搅片时。又移铫于火上,文武火 慢慢熬,不住手用柳枝搅千余转,候药油变黑色,滴于水中凝结成珠子,则是膏 成就矣。若珠子稀,再熬少时,必候得所,然后用瓷器内封收待用。或恐偶然熬 火太过,稍硬难用,却入少蜡熬添麻油在内,瓷器盛封,盖于甑上蒸,乘热搅匀,
收而用之。膏药熬成了,须用所盛瓷器,置净水盆中,出火毒一昼夜,歇三日方 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