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下之 ,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以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加芒硝汤主之(伤寒十三日,为再 传 小柴胡汤(见和解门)加芒硝六两 此少阳、阳明药也。表证误下,邪热乘虚入胃,以致下利而满呕,潮热之证犹在伤寒潮 热,为胃实,故宜下,故仍与柴胡汤以解少阳,加芒硝以荡胃热,亦与大柴胡两解同意。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桂枝加大黄汤属性:(仲景)
治太阳误下,转属太阴,腹满大实痛者(腹胀虽属太阴,若里证尚浅,腹满时痛,犹宜 和 桂枝汤见发表门,加大黄一两,芍药三两。
此足太阳、太阴药也。误下而作结胸,则邪在上,仍属太阳,今腹满而大实痛,则邪已 入太 又曰 景之 加大 第传 药汤 不贻结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水解散属性:(《肘后》)
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
麻黄(四两) 桂心 甘草(炙) 白芍(二两) 大黄 黄芩(三两)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麻黄能开腠发汗,桂心能引血化汗,黄芩以清上中之热,大黄以 泻中下之热,甘草、白芍能调胃而和中。盖天行温疫,郁热自内达外,与伤寒由表传里者不 同,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防风通圣散属性:(河间)
治一切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憎寒壮热,头 目昏 便赤涩,疮疡(音羊)肿毒,折跌损伤,瘀血便血,肠风痔漏,手足螈 ,惊狂谵妄,丹斑 瘾疹(憎寒壮热,邪在表也;头眩目赤,风热上攻也;耳鸣口苦,邪在少阳也;便秘痔漏,
热结大腑也;小便赤涩,热蓄膀胱也;疮疡痈肿,气血怫郁也;丹斑瘾疹,风热在胃也;手 足螈 、惊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炒) 白术 山栀(炒黑) 大 黄(
加生姜、葱白煎 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 从汗 风 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 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 伤表,
本方再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祛风 ;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茶酒任下;名祛风至宝丹(喻嘉言曰∶此中风门中不易之专方 也)。本方除大黄、芒硝,名双解散(麻黄、防风、荆芥、薄荷、川芎以解表,黄芩、栀子、
连翘、石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葛根黄连黄芩汤属性:(仲景)
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此汤主之(发 热头痛,恶风自汗,所谓桂枝证也。此邪在表而反下之,虚其肠胃,表邪乘虚入里,遂协热 而利 致,
葛根(半斤) 甘草(炙) 黄芩(二两) 黄连(二两。)先煮葛根,内诸药煎(或 加姜枣)。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 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 也。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三黄石膏汤属性:治伤寒温毒表里俱热,狂叫欲走,烦躁大渴,面赤鼻干,两目如火,身形拘急,而不得 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三焦大热,谵狂鼻衄,身目俱黄,六脉洪数;及阳毒发斑(陶 节庵曰 石膏(两半) 黄芩 黄连 黄柏(七钱) 栀子(三十个) 麻黄 淡豉(二合。)
每服一两 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未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 泻上 表邪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篇名>五积散属性:(《局方》)
治少阴伤寒及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痛,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 腹痛,寒热往来;香港脚肿痛;冷秘寒疝;寒疟恶寒无汗;妇人经水不调(上证皆寒湿为病也)。
白芷 陈皮 浓朴(六分)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八分) 苍术 枳壳(七 分)
又法除桂、芷、枳壳、陈皮,余药慢火炒,摊冷,入桂芷同煎,名熟料五积散(用炒者,助 其温散也)。有汗去苍术、麻黄,气虚去枳桔,加人参、白术,腹痛挟气加吴茱萸,胃寒加 煨姜,阴证伤寒、肢冷虚汗加附子 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药所以和里止痛,苍术、
浓朴 梗利 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本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王海 藏曰∶ 半夏 方,
通之 沉迟 误 便是浮阴,急与五积散一服,通解表里之寒。若内有沉寒,必须姜附温之,若作热治而用凉 药,则渴愈甚而躁愈急,岂得生乎。此取脉不取证也。按∶伤寒有舍证取脉者,又有舍脉取 证者)。
本方合人参败毒散,名五积交加散。治寒湿身体重痛,腰脚酸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