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2-医学读书记-第12页

不明矣夫!
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处大肠、小肠交接之间,即阑门也。阑门者,泌别水谷之处,气 通命 门。人之水谷入胃,以次传入小肠,斯时虽已熟腐,而清浊犹未分也;至于阑门,而得命门 之火,薰蒸分布,于是水液渗入膀胱,糟粕下入大肠。入大肠者,以渐而下;入膀胱者,满 而后泻。柯氏乃谓膀胱有上口而无下口,能入而不能出,必待太阳气化,而溺始出。非也。
果尔,则胞中之水,其渗已多,而犹未溺之时,更于何处可蓄耶?且《内经》所谓气化则能 出者,亦非太阳之气化,乃肺经之气化也。肺经之气化,则膀胱之气亦化,满而后出,虚而 复受;不然,虽满不能出也。是以膀胱虽主津液,而非命门之火蒸之,则不能入;非肺金之 气化,则不能出。不入,则溏泻之病生;不出,则癃闭之病作矣。
<目录>卷下<篇名>宣明人参白术散方论属性:宣明人参白术散,治遍身燥湿相搏,玄府致密,遂致忪悸,发渴,饮食减少,不为肌肤 。方 以人参、甘草,甘以益虚也;生地黄润以滋燥;石膏、黄芩、滑石,寒以除热也;白术、茯 苓,燥以除湿也。而意特在湿热,故白术、滑石、石膏数独多焉。其用参、地、甘草者,热 积则真气消,湿聚则坚燥生也。尤妙在薄荷、藿香以行表气,缩砂仁以行里气,表里气通,
而后温可行,热可去,此画龙点睛法也。白术汤方论,与此略同,学人宜究心焉。
<目录>卷下<篇名>柴胡梅连散罗氏秦艽鳖甲散方论属性:风劳骨蒸,久而咳嗽吐血,脉来弦数者,柴胡梅连散主之。盖邪气既久积于表里之间而 不退,非 可一汗而去者,故用柴胡之辛散,必兼乌梅之酸收;而久积之风内蕴骨髓者,已变风之体而 为 热,则宜用胡黄连之苦寒以清之。然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新病且然 ,况伏邪乎?故胆以合胆,髓以合骨,薤白之通阳,童便之通怕,而表里肌骨之邪,庶尽出 欤!
罗氏秦艽鳖甲散,与柴胡梅连同意,亦治风劳骨蒸肌热之症。然减前胡之泄气,而加当 归 之和血,去黄连之苦寒,而用青蒿之辛凉,气味为较和矣。久病之人,未必不宜缓法也。
<目录>卷下<篇名>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方合论属性:阳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故补中益气多用参、 、术、草,甘温益气,而以升、柴辛平 助以 上升;阴虚者,气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浓体重者,补阴益 精 ,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下降。气陷者多滞,陈皮之辛所以和滞气;气浮者多热,牡丹 之寒所以清浮热。然六味之有苓、泽,犹补中之有升、柴也;补中之有陈皮,犹六味之有丹 皮也。其参、 、归、术、甘草,犹地黄、茱萸、山药也。法虽不同而理可通也。
<目录>卷下<篇名>归脾汤方论属性:归脾汤兼补心脾,而意专治脾。观于甘温补养药中,而加木香醒脾行气,可以见矣。龙 眼、
远志,虽曰补火,实以培土。盖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脏受气以其所生也,故曰 归脾。
<目录>卷下<篇名>凤髓丹方论属性:凤髓丹为太阴湿热下注,少阴遗浊者设。黄柏苦能燥湿,寒能除热,故以为君,湿热易 成壅 滞,砂仁之辛香可以利之;脾邪不独伤肾,亦且自伤,炙甘草之甘温可以益之。然诸治湿热 药不用,而独取黄柏、砂仁者,以其气味兼通少阴也。
<目录>卷下<篇名>小投杯汤方论属性:上气有热者,麻杏甘石汤;无热者,小投杯汤,盖即麻杏甘石而以桂心易石膏。同一通 肺下气,而寒温易用,法斯备矣。
<目录>卷下<篇名>清暑益气汤清燥汤合论属性:清暑益气汤,盖谓其人元气本虚,而又伤于暑湿,脾得湿而不行,肺得暑而不肃,以致 四肢 倦怠,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气短促,不思饮食,脉浮缓而迟者设。故用人参、黄 、白 术、甘草、归身,甘温气味,以补中益气;苍术、黄柏、泽泻,以除湿热;升麻、葛根,以 除客热;而肺喜清肃,得热则烦,故以麦冬、五味清而收之;脾喜疏通,得湿则壅,故以炒 曲 、青皮、陈皮温而行之。此正治脾肺气虚而受暑湿,若体实脉盛,或虽虚而不甚,及津 涸烦渴多火者,则不可混投也。清燥汤亦治长夏湿热蒸人,气体困倦,腰足痿软之症,故比 清暑益气多黄连、茯苓、猪苓、柴胡,无泽泻、葛根、青皮,则清利之力差多,疏滞之力差 少。是名清燥,清以降逆,燥以胜湿也。
<目录>卷下<篇名>方法余论属性:治外感,必知邪气之变态;治内伤,必知脏腑之情性。治六淫之病,如逐外寇,攻其客 ,毋 伤及其主,主弱则客不退矣;治七情之病,如抚乱民,暴其罪,必兼矜其情,情失则乱不正 矣。
营道者,知其雄,守其雌;制方者,知其奇,守其正。
攻除陈积之药,可峻而不可 ,宜专而不宜泛; 则急过病所,泛则搏击罕中,由是坚垒 如故,而破残已多,岂徒无益而已哉?
母之与子,气本相通。母旺则及其子,子旺亦气感于母。故《删繁论》云∶肝劳病者,
补心气以益之。余脏皆然。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