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2-医学心悟-第43页

治诸般咳嗽。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 甘草(炒,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 白,一斤 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 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
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
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 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
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 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 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谘明哲。
<目录>卷三\咳嗽<篇名>人参胡桃汤属性:止嗽定喘。
人参(五分) 胡桃肉(三钱,连衣研)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本方以葳蕤易生姜,名葳蕤胡桃汤,治阴虚症。
又方∶用白蜜二斤,胡桃肉二斤,隔汤炖熟,开水点服,不拘时。
\x五味异功散、六味丸、团鱼丸、月华丸\x (俱见虚劳。
\x六君子汤\x (见类中。
<目录>卷三<篇名>喘属性:经云∶诸病喘满,皆属于热。盖寒则息微而气缓,热则息粗而气急也。由是观之,喘之 属火无疑矣。然而外感寒邪,以及脾肾虚寒,皆能令喘,未便概以火断也。假如风寒外客而 喘者,散之;直中于寒而喘者,温之;热邪传里,便闭而喘者,攻之;暑热伤气而喘者,清而 补之;湿痰壅遏而喘者,消之;燥火入肺而喘者,润之。此外感之治法也。各详本门。
若夫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疏而达之,加味逍遥散。肾水虚而火上炎者,壮水制之,
知柏八味丸。肾经真阳不足而火上泛者,引火归根,桂附八味丸。若因脾虚不能生肺而喘者 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土生金。此内伤之治法也。
夫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经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下。定 喘之法,当于肾经责其真水、真火之不足而主之。如或脾气大虚,则以人参、白术为主。参 、术补脾土以生肺金,金旺则能生水,乃隔二、隔三之治也。更有哮症与喘相似,呀呷不已 喘息有音,此表寒束其内热,致成斯疾,加味甘桔汤主之,止嗽散亦佳。古今治喘哮症 方论甚繁,大意总不出此。
\x加味逍遥散\x (见类中。
\x知柏八味丸\x (即六味丸加知母,黄柏。
\x桂附八味丸\x (俱见类中)
\x五味异功散\x (见虚证。
<目录>卷三\喘<篇名>加味甘桔汤属性:治喘,定哮。
甘草(五分) 桔梗 川贝母 百部 白前 橘红 茯苓 旋复花(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x止嗽散\x (见伤寒咳嗽。
<目录>卷三<篇名>吐血属性:暴吐血,以祛瘀为主,而兼之降火;久吐血,以养阴为主,而兼之理脾。古方四生丸、
十灰散、花蕊散,祛瘀降火之法也;古方六味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养阴补脾之法也。
散之。务农赤日,行旅长途,口渴自汗而吐血者,此伤暑也,益元散清之。夏令火炎,更乘 秋燥,发为干咳,脉数大而吐血者,此燥火焚金也,三黄解毒汤降之。此外感之治法也。
又如阴虚吐血者,初用四生丸、十灰散以化之,兼用生地、黄汤以清之。吐止,则用地 黄丸补之。阳虚大吐,血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以化之,随用独参汤以补之,继则用四君 、八珍等以调之。脏寒吐血,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用理中汤以温之。其或七情气结,
怒动肝火者,则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达之。伤力吐血者,则用泽兰汤行之。此内伤之治法也。
行。病势既久,气血衰微,饮食渐减,大便不实,法当养阴血兼补脾气。大凡吐血、咯血,
须用四君子之类以收功,盖阴血生于阳气,脾气旺则能生血耳。治者念之。
\x四生丸\x (见虚证。
<目录>卷三\吐血<篇名>十灰散属性:祛瘀生新,止血之良剂。
大蓟 小蓟 茅根 茜根 老丝瓜 山栀 蒲黄 荷叶 大黄 乱发 烧灰,存性。每服二、三钱,藕汤调下。
\x花蕊石散、六味汤、四物汤、四君子汤\x (并见虚证。
\x加味香苏散\x (即香苏散加山栀、丹皮、丹参。方见伤寒太阳证。
\x益元散\x (见类中。
\x三黄解毒汤\x (见伤寒。
\x生地黄汤\x (见虚证。
\x独参汤、八珍汤\x (见虚证。
\x理中汤\x (见中寒。
\x加味逍遥散\x (见类中)
\x泽兰汤\x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