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八分、姜枣水煎,日进二服,次日六 脉有神,神气亦爽,已能思食,咽喉腐烂之处,亦知少疼矣。此阳和已转之象,盖始知 地之冻,水之死,一得阳和,则冻解而水活矣。故知疼也。余用铜青三钱、 人中白二 钱、西牛黄一分、大冰片二分、麝香一分共研,极细,每回少许吹之,久凝腐溃之痰 涎,长流直涌而出,再吹再流,不日而愈,调理数日,精神日长,饮食日增,余后以八 味加牛膝、五味子为丸,早晨淡盐汤送服五钱,以前方调养心脾气血者,煎成膏滋,晚 间进服,不旬日而痊愈。观此则凡外之肌肉皮毛,内之咽喉肠胃诸症,皆由阴阳偏胜为 患,实气血无形之化也。岂真有外邪有迹之毒,可用寒凉克削者乎!即使火之有余,亦 由水之不足,补水便可以化阳矣。
《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且今人禀赋尤薄,既因虚而受病,焉能耐病而久 延!况芽儿柔脆,血气未全之质乎,故近来温疹之恶,小儿受其害者甚众,盖能受邪 者,正气已虚,一经壮热,阴分燥涸,治者妄投疏表风药,则荣阴转伤,过投攻托毒 药,则中气愈损,再或因其发热,绝其谷食,元气益虚,初则胃气未衰,尚思得食,
久则胃气渐亏,亦不思食,以致有形之疾病未瘳,而无形之元气先脱。更有因药力之 猛,血分沸腾,荣气逆行于表,为斑为疹矣。然有阳气本虚,不能上升,而头面不起 者,亦有中气不足,故起而即没者。亦有久热伤阴,阴虚久热不已者。亦有中气困乏,
不能健运,而不思饮食者。亦有阳无阴敛,孤阳亢上,上壮热喘渴而下虚寒泄泻足冷 者,张每以全真一气投之,燥涸者得此濡润,所谓滋水即所以发汗,况有托住中气之 药,纵有外邪,不能内伏,中气一壮,客气潜消,延纳饮食,精气自生,真火一归于 下,阴翳自解于外,荣阴一润于中,百脉灌溉于表,自然肌肤润泽,热退身凉,里和思 食而愈矣。盖气血变现之症,仍必赖与气血有情之药,投之可入,既有养正耐病之功,
便是却病保命之要,岂可以气血为仇之药,助风助火,日与正气为难首,能不益令受生 诸症,徒使精神竭绝哉!《经》所谓∶致邪失正,绝人长命,此之谓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全真一气汤方按<篇名>溯源救肾汤属性:凡产后气血中气大虚,所生疾病莫不乘虚而得。至于阴虚,自然发热身痛,自汗恶 食,头疼口干,恶寒恶热,此即立斋先生所云∶气血虚而变现诸症,难以病名也。(张)
鄙定此方,壮水以及土金,从化源也。专治脾肾之阴不足者,屡投屡验,故名溯源救肾汤。
熟地(四钱) 炒麦冬(一钱五分,去心,炒黄) 炒黄白术(二钱) 白芍药(酒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二分) 生杜仲(二钱) 川续断(一 钱五分) 牛膝(二钱) 姜炭(六分) 加灯心莲子,水煎食前温服。如腹有微痛,加益母草 一钱;如虚甚者,冲人参汤服。何前方既用姜炭,复用灯心丸?古人补阴之药,必兼猪 苓、泽泻,茯苓、灯心一二味淡渗,以少泻浮阳之旺气,可补金水之不足也。如腹痛甚 而恶露不行者,服后之加味生化汤最炒。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全真一气汤方按<篇名>加味主化汤属性:汤名生化,生者,生其旧也。化者,化其新也。功力倍于四物,而无寒凉伤里之 害。原方止有当归、川芎、桃仁、炙草、黑姜五味,(张)加牛膝、红花、肉桂三味,
其效尤甚,更可为催生之圣药,较于佛手散,为效既捷,且无产后恶露百病。
当归(去芦三钱) 川芎(一钱) 桃仁(十三粒,不去皮、尖,捣) 干姜(一钱,炒)
牛膝(二钱) 炙甘草(六分) 红花(三分,酒洗) 肉桂(去皮,六分,产前催生,虚人加人 参三钱,产后去恶露减人参用) 加枣一枚,水煎。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全真一气汤方按<篇名>十全补正汤属性:凡心脾阳气不足,五脏气血并伤,自汗恶寒,身热腰背疼痛,感冒时气,似虐非 虐,劳伤发热,并用此方,名为十全补正汤。是方五脏均伤,气血并补,倘有外邪乘 虚而袭者,正气得此补助之功,自能互相法逐,而邪无可容之地矣。书曰∶补正而邪自 除也。故名之。
人参(一钱五分) 炙黄 (二钱) 枣仁(二钱,炒研) 当归(一钱二分,酒炒)
白术(炒黄,二钱) 白芍药(一钱二分,酒炒) 白茯苓(一钱二分) 生杜仲(二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牛膝(二钱) 甜薄桂(八分) 加大枣二枚,水煎服。
如心有浮热,再加灯心;如阴虚甚者,加熟地;如有外感去人参,加柴胡、生姜;
如气滞加木香少许;如咳嗽,去参 加炒麦冬;如右尺有力去薄桂;如肺脉洪大去黄 。
都门张姓母患痿症,数载不能起床,祷于关圣得直遇清江贵公子一签,傍人以予浙 江人为告,延视之,气血俱虚,乃付以前方不及十剂,步履如常,可见药缘之凑合,而 关夫子之附应也。
旨哉!立斋先生所云,气血虚而变现诸症,难以病名也。友人张子芳,年将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