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论中)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脉浮发热。此阳明经有风也。甚至口干鼻燥。经中之热炽矣。能食者。成注云。
里和也。仲景法。阳明病能食者。名中风。风热壅甚于经又不传里。势必致鼻衄也。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常 器之云。可黄芩汤。愚意云。宜犀角地黄汤。)
(重出例)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云云至)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正文与注已见前)
(附后例)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云云至)身 然而汗出解也。(上二条证。虽云阳明病 实少阳经病居多。故皆与小柴胡汤。正文与注见后第七卷少阳篇中)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云云至)耳前后肿(云云至)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
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此条阳明病。亦少阳证居多。至末后脉但浮云云。虽略兼太阳。终非主证。其 主证云。脉弦。胁下痛。耳前后肿。可见少阳经病偏重。故与小柴胡汤。正文与注见后第七卷少阳篇中)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
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此条乃详言导法。以佐下法之穷也。阳明病自汗出者。不可发汗。若发其汗兼之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内指肠胃而言。汗泄于外。溺去于下。皆内耗其津液。故云竭也。津液既竭。则大便硬。不问而可知矣。
大便虽硬成注云。此非结热。不可攻之。当待其自欲大便时。遂因其势而行导之之法。如蜜煎土瓜根大猪胆。皆可用也。
或问小便自利。大便硬。何以不用麻仁丸。余答云麻仁丸治胃热。屎结于回肠以内。兹者胃无热。
证屎已近肛门之上。直肠之中。故云。因其势而导之也。)
<目录>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篇名>蜜煎导方属性: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 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内台方用蜜五合。煎。凝时。加皂角末五钱。蘸 捻作挺。以猪胆汁或油润。谷道内之。)
<目录>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篇名>猪胆汁方属性: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内台方不用醋。以小竹管插入胆口。留一头。用 油润内入谷道中。以手将胆捻之。其汁自入内。此法。用之甚便。)
<目录>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篇名>土瓜根方(缺)
属性:(琥按土瓜。即王瓜。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王瓜。系蔓草类。李氏纲目云。其根作土气。其实似瓜。故名 土瓜。根似栝蒌根而小。气味苦寒。肘后方。治大便不通。采根捣汁。筒吹入肛门内。取通。此与上猪胆汁方同义。内 台方用土瓜根。削如挺。内入谷道中。误矣。盖蜜挺入谷道。能烊化而润大便。土瓜根不能烊化。如削挺用之。恐失仲 景制方之义。)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言阳明病。非胃家实之证。乃太阳病初 传阳明。经中有风邪也。脉迟者。太阳中风缓脉之所变。传至阳明邪将入里。故脉变迟。汗出多者。阳明热而肌腠疏也。
微恶寒者。太阳在表之风邪未尽解也。治宜桂枝汤以解肌发汗。以其病从太阳经来。故仍从太阳经例治之。愚以上条证。
虽从太阳例治。但既云。阳明病。仲景法。还宜用桂枝加葛根汤方也。)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条言阳明病。亦非胃家实之证。乃太阳病初传阳明经中有寒邪也。
脉浮无汗而喘者。此太阳伤寒之证仍在也。但脉浮而不紧。为其邪传入阳明。脉虽变。而麻黄汤证不变。故仍用麻黄汤。
以发其汗则愈。或问无汗而喘。但脉浮不紧何以定其为阳明证。余答云。病患必见目疼鼻干。故云阳明证也。以其病从 太阳经来。故从太阳麻黄汤例。要之既云。阳明病。仲景法。还宜用葛根汤方也。)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此条乃阳明湿热发黄之证。阳明病发热汗出。则热气得以散越。故不发黄。今但头汗出。身 无汗剂颈而还。此为热不得越也。剂颈而还义。注已见前太阳下编。热不得越于外。庶几小便利。则热气得以下泄。亦 不至于发黄。兹者。小便又不利。则热气内郁。郁热愈深。则发渴愈盛。其所引饮必多。此为瘀热在里。里者。阳明之 府胃也。胃属土。其色黄胃实热甚。兼有水湿瘀积。则蒸其色而发出于外。其身必黄。用茵陈蒿汤者。以清湿热。下里 实也。)
<目录>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篇名>茵陈蒿汤方属性: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