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难治矣。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自汗属性:自汗者,卫为邪干,不能固密,腠理疏而汗出,为有表里虚实之分。若恶风寒,自汗出者,皆 因太阳表证未解,冬用桂枝汤,余月加减冲和汤。若汗后恶风寒,皆为表虚,汗不止,黄 建中汤。
与夫太阳证,发汗,遂漏不止,为亡阳,术附汤。若自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证罢而里证实也,
承气汤下之。若小便自利,汗出者,津液少也,急下之。汗出而渴,小便难者,五苓散利之。后或 汗出如油,贯珠不流,喘而不休者,卫气绝矣,皆不治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头汗属性:头汗者,邪搏诸阳之者,则汗见于头,至颈而还也。若遍身自汗出,谓之热越。今热不得越而 阳气上腾,津液上凑,故汗出于头。夫里虚不可下,内涸不可汗,既头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实 热在内,小便利而大便黑,为蓄血,头汗出者,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汤选用。热入血室,
有半表里证,头汗出者,小柴胡汤。发黄,头汗出,小便难,渴引水浆者,湿也,轻则茵陈五苓散,
重则茵陈大黄汤。水结胸,心下怔忡,满而微热,头汗,与其误下湿家,额上汗出而喘,小便难,大 便利者,亦阳脱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手足汗属性:手足汗者,手足乃诸阳之本,热聚于胃腑,则津液旁达于四肢也。蕴热,则燥屎谵语,手足汗 出者,大承气汤下之。挟寒,则水谷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汤温之。是有承气理中之不同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盗汗属性:盗汗者,睡中则出而醒则止矣。缘邪在半表半里,故知胆有热也,专主小柴胡为当矣。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烦热属性:烦热者,不经汗、吐、下则为烦热,与发热有异也。经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如未作膈实,
但当和解微热而已。若心下满而烦,则有吐下之殊也。先烦而悸者,为实;先悸而烦者,为虚。虚 谓心中欲呕、欲吐之貌。阳明病,心烦喜呕,壮热往来,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加茯苓汤。发 汗后解,半日许脉浮数者,可更发汗,桂枝汤。汗后昼烦夜静,不呕渴,无表证,脉微沉,干姜附 子汤。大汗后六七日不大便,烦而不解,腹满痛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下之。止汗,下后心下痞 满,气上冲头,身振摇而烦者,茯苓白术汤为要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烦躁属性:烦为扰乱而烦,躁为愤怒而躁,谓先烦渐生躁也。有阴阳虚寒之别。心热则烦,阳实阴虚,肾 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为热轻,躁为热重。所谓烦躁者,先发烦而渐至躁。所谓躁烦者,先发躁而 复发烦也。太阳中风,不得汗,烦躁者,此邪在表而烦躁也,羌活冲和汤。大便不通,六七日,绕 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而渴者,此为燥屎,乃邪气在里而烦躁也,大承气汤。太阳不得汗,医以火劫 取汗,火热入胃,此劫令烦躁也,小柴胡加牡蛎汤。阳微发汗,躁不眠,与大下后复发汗,昼日不 得眠,至夜安静,身无热,干姜附子汤。汗下后病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俱谓阳虚烦躁也。
又有不烦便作躁闷者,此为阴盛拒阳也,欲于泥水井中卧,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四逆汤。其结胸 烦躁悉具,及吐利四逆而烦躁,下利厥逆而烦躁,恶寒蜷卧,脉不出而烦躁,皆为不治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懊属性:懊 者,郁闷不舒之貌。盖表证误下,正气内虚,阳邪内陷于心胸之间,重则 为结胸也。邪在心胸,则宜吐。热结胃腑,则宜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懊 者,与夫短 气烦躁,心下渴,胸中懊 者,用栀子豉汤。阳明病,下后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承气汤下之。
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懊 者,必发黄,茵陈汤利之。舌上白苔,饥不食,虚烦不眠,头汗出,
懊者,栀子豉汤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身体痛属性:身体痛者,虽曰太阳表邪未解,又有温经发汗不同。如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脉浮紧者,表 未解也,冬月麻黄汤,余月羌活冲和汤汗之。或下利脉沉,身痛如被杖者,为阴寒证,宜四逆汤温 之。发汗后身痛,脉沉迟,桂枝芍药人参汤。下利烦满,身疼痛,先温其里,四逆汤,后攻其表,
桂枝汤。一身尽痛,发热面黄,七八日,热结在里,有瘀血也,桃仁承气汤下之。如身重痛者,属 阳明,有风也,葛根汤主治之。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拘急属性: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蜷卧恶风之貌。四肢诸阳之本,因发汗 亡阳,阳虚而有此证。自汗,脉浮,小便数,心烦恶寒,足挛拳急,芍药甘草汤。太阳病,发汗,
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拘急者,桂枝加附子汤。吐利后汗出发热,恶寒拘急,手足厥冷者,四 逆汤温之也。
<目录>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篇名>咳嗽属性:咳者,俗呼为嗽,肺为邪气逆不下,有肺寒而咳,有停饮而咳,有半表半里而咳,各治不同。
太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