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8-中国医籍考-第293页

方有白粒如黍 粟。记器之言。乃急着艾。其赤随消。故二七壮而止。信宿复觉微痛。视之有赤下流。长二寸。阔如韭叶。举家 不悉。皆以前灸为悔。亲戚交谪。谓赤热如何用火。有诋器之者。遂呼外医。用膏药覆之。益引一日夜。增一晕。
至二十二日。衡斜约六七寸。痛楚不胜。间一呻吟。听之心碎。苍忙询告。或云。等慈寺尼知全者。前病疮甚大。
得灸而愈。奔问之。全云。剧时昏不知。但小师辈言。范八奉议。(忠宣之子)守定灸八百余壮。方苏。约艾一筛尔。
亟归白之见从。始以银杏作炷。其上十数。殊不觉。乃截四旁。亦引其炷。灭四之三。皆觉痛。七壮后觉痒。每 一壮烬。则赤随缩入。灸至三十余壮。赤晕收退。病者信。遂以艾作团梅杏大。灸其上。渐加至鸡黄大。约四十 团。方觉痛。视火焦处已寸余。盖灸之迟。而初发处。肉已坏。坏肉盛隔。至好肉方痛尔。四旁知痛者。肉未坏 也。又有言。
一潘殿直居城南。施疮药每效。源即再拜邀讲。时已曛黑。火 满背。潘以手离疮五六寸许试之。云。疮高阜而 热。不妨。(且云。怕不高而热气少者。)病者食粥讫安寝。(前此六夜不寝。)至晓示之疮。如覆一瓯。突然高三四寸。
上有百数小窍。色正黑。以千金所说。与潘氏高阜之言求之。突然高者。毒瓦斯出外而聚也。百数小窍者。毒未聚。
而浮攻肌肤也。色正黑者。皮与肉俱坏也。非艾火出其毒于坏肉之里。则五脏逼矣。至是方悟明堂图。与烟萝子 所画。五脏在背。如悬挂然。今毒行分肉间。待其外穿溃。则内虚外实。虚则易入。实难出。较然可见。而 听庸医。用寻常赤肿敷贴凉冷药。以消散之。此借寇兵也。源痛自咎。为人子不晓医药。致亲疾危甚。荷神明扶 佑于苍茫间。问知艾力已危而获安。顾何以报神明之德。唯详具灸效。及以名医所论。长者所教。体常治疗。将 养避忌之法。尽告后来。庶以推展圣贤垂济之意。警发人子之用心。少谢母氏独获更生之幸云。壬午上元日颖昌 史源序。
〔定斋居士五痔方〕宋志一卷 佚 〔宋氏(霖)丹毒备急方〕宋志三卷 佚 〔李氏(阙名)痈疽方〕宋志一卷 佚 〔亡名氏治发背恶疮内补方〕宋志一卷 佚 〔亡名氏卫济宝书〕宋志一卷 未见 陈振孙曰。卫济宝书一卷。称东轩居士。不著名氏。治痈疽方也。
四库全书提要曰。卫济宝书二卷。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列其目。
为一卷。世间久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内。尚有其文。并原序一篇。称予家藏痈疽方论二十二篇。图证悉具。可传 无穷。故记之曰家传卫济宝书。序中具述方论之所自来。而复言恁文注解。片言只字。皆不妄发云云。然则是书 所载。本以经验旧方。裒辑成帙。惟中间注语。乃东轩居士所增入耳。又别有董琏序一篇。纪其得此书于妻家汪 氏始末。中有干道纪年。知东轩居士尚当为孝宗以前人。特其姓名。终不可考。至徐文礼。不过校正刊行。而所 作后序。亦有举诸家治法。集成一书之语。乃当时坊本。售名欺世之陋习。不足信也。其书首列论治诸条。皆设 为问答之词。原序以为传之不老山高先生。其说颇荒诞不可稽。而剖晰精微。深中奥妙。实非有所师授者不能。
其后胪列诸方。附以图说。于药物之修制。针灸之利害。抉摘无遗。多后来医流所未见。谨因其旧文。掇拾排比。
析为上下二卷。着之于录。以备医家之一种。其乳痈软疖二门。则别系之卷末。俾各从其类焉。
〔李氏(迅)集验背疽方〕书录解题一卷 未见 李迅序曰。耕当问农。识当问婢。业之贵乎专门。固也。苟得于口耳道听。古人所不取。余自上世。本以儒 术名家。取科第与乡荐。代不乏人。今犹未艾于医方。特寓意于其间。志在济人而已。他无苟焉。其视徒广于收 方。每有所得。靳而不与人者。心实病之。凡士大夫家传名方。每喜于更相传授。至于医生术士。或有所长。赂 以重贿。幸而得之,则必试而用之。心知其经验有固。病来叩随证赠方。一无吝色,行之无倦。继志述事。今历 二世。独背疽之疾。世医以为奇疾。望风敛手。于是尤尽心焉。始则试之田夫野人。中则用之富家巨室。久而献 之贵官达官。有如印券契钥之验。屡欲编集。以贻后人。愧非专门而止。兹因贤土大 夫。适尔过听。谆谆下问。欲广其传。乃退而敬叹其存心之良。高出收方之士数百等。用是不敢固辞。取平昔所 用经验之方。从而编次。明辨其证候。详论其颠末。与夫用药之先后。修合之精粗。病者之调摄。饮食居所之戒 忌。靡所不载。自知鄙俚而繁赘。然以口授心传之术。而寄于笔端。一或不详且尽。因致错误。则性命所系。阴 谴之报。其谁尸之。故不耻而为之撰集。用药之际。更宜读思之。明辨之。宦游四方。闻见益广。续得名方。因 风教告。以警不逮。岂特愚之素志。实君子闻善相告之意也。庆元岁在柔兆执徐。律中大吕中浣日。遂江李迅嗣 立书。(外科精要)
陈振孙曰。李氏集验背疽方一卷。泉江李迅嗣立撰。凡五十二条。其论议详尽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