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中国医籍考---第320页

亡足异者。予来泗上。苦淮水混混不可食。庖徒多方。告曰。投之桃之仁。曰。杂以绿小豆。又曰。沉之矾。如其言。顷焉清冽可鉴须眉。痘之可稀。大都类此。或谓治痘家无虑十数书。既晰且详。何弃其全。而仅录其半。噫乎欲火炽矣。贪水溢矣。其登彼岸。而脱火宅者。几何人矣。吾执其半。而早从事犹全也。非然。即全书具。亡足以为也。故曰。至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病而曰吾有古方书。挽矣。时万历丁丑孟秋既望。默逸拙者青螺郭子章书。
朱彝尊曰。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历官都御史。巡抚贵州。进兵部尚书。(明诗综)
〔吴氏(子扬)痘疹二证全书〕医藏目录四卷 未见朱一麟曰。吴东园。字子扬。泾上人。
〔小儿痘疹要诀〕医藏目录四卷 未见〔李氏(实)痘疹渊源〕未见〔张氏(晴川)痘疹便览〕未见〔李氏(言闻)痘疹证治〕未见按上三书。见于本草纲目采用书目。
〔龚氏(廷贤)痘疹辨疑全幼录〕三卷 未见〔胡氏(廷训)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四卷 存按是书。与陆道元补遣痘疹金镜录。全然不同。考陆序其书。在万历戊午。而朱仁斋锲行是书。在万历戊申。
相溯十年。乃知胡书先陆而成焉。且所载诸论。多与龚廷贤诸书相符。自发热三朝生死。至结靥三朝生死五则。
及麻疹附余章。见于古今医鉴。济世全书。颜色轻重篇。痘疹辨疑赋。见于寿世保元。论痘始终总要篇。见于普渡慈航。原书之出于廷贤者。亦可知焉。盖翁仲仁取龚说。而为己所撰。道元更袭胡补遗。以托名。后人不察。
特奉全镜录。为痘科之章程。而是书殆废不行。江旭奇痘经大全。二书互引。孙一奎痘疹心印。特称翁说。其在当时。真假不辨若此。夫廷贤亦一代之名医。所着诸书。盛行于世。更岂为此狡侩之伎俩耶。仲仁麻疹心法。又与万氏世医心法相类。偶足以证其袭用之迹矣。是说闻之于医官他田柔行(晋)。精确可喜。盖其祖嵩山翁(正直)受治痘法于归化人。戴曼公(笠)。而戴在明。尝从云林龚氏而讲医术云。其学有所渊源。宜乎柔行之表章是书。以谂后世矣。
〔孟氏(继孔)治痘详说〕一卷 存自序曰。古人云。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黄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是以小儿医为难也。而不知其所最难者。犹莫甚于婴儿之痘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吉凶在反掌之间。生死在旦夕之内。可不慎欤。治痘者若不能表里虚实。气血寒温。毒势深浅。而施治焉。未有不为害者。于深慨夫治痘之医。
或有拘于日数者。或有拘于方书者。当用升麻药保元汤。而强执不用。不当用者。则又妄用之。血不足矣。反补其气。里本实矣。反补其虚,热毒盛矣。反助其火。阳气脱矣。反解其毒。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非医杀之乎。病死不之知也。为人父兄者。亦不之知也。至于方书所载。又有偏于温补者。有偏于凉泻者。
有先人之妙用则可。无先人妙用则误矣。岂应以当今粗率孟浪之见。滑诈嗜利之人为之哉。予素研穷于此。尚未得其奥旨。因被逮淹禁比部二载。遂将闻人氏钱氏陈氏蔡氏。及痘疹全书。玄机博爱心鉴等书。细加参详。将其已出未出,长发灌浆收靥。形色治法。肤浅易晓之说。采集及予素所经验者。编成一帙。名为治痘详说。不特宜于东南。虽西北之人。亦不越是矣。惟高明同志者校之。时万历癸巳夏后学孟继孔识。
〔柳氏(樊邱)痘疹神应心书〕二卷 存谭起岩序曰。余家世南云。去和夷七千里而遥。戊戌夏。捧檄来游。维时母大人春秋高矣。儿才五龄。意犹豫不欲发。母大人 曰。而夙志谓何。何以吾为念。吾尚能与而俱西也。如虑此五龄儿。独难得一岐黄家乎。遂促装行。今年春之正月。儿偶发热。医不意痘也。药之。已而见点矣。又药之。转见昏闷。舌黑。头腰痛。诸恶证并生。医无所复之。察形诊脉。第谓必死。余母大人与余妇。携持号哭。声彻外庭间。而余亦勉强从延陵季子事。乃阖境人士。犹皇皇为余走望于神。有如卫父兄而捍头目者。顷之。部民刘文光扣璧请见。余因辟内而见之。
渠以捻子照儿面三部。便跪而前曰。民得请于神矣。请听民。民传有九味神功散。当令必生。余造次恍惚。计莫知所出。一惟是听其便宜。而专制之。日晡散就。煮以饮儿。稍得睡。再煮以饮儿。稍得睡。再煮以饮儿。稍知寻母。又再煮以饮。东方白矣。儿遂大悟。索粥饮。更穷日夜。进一服。副痘渐出。佐以紫草茸。毒尽解。而红活可爱。余始大神其术。至问所从来。即以是书进。余受而卒业。则正统壬戌间上饶樊邱公教授凌江时所着。而其弟子裴生庶为之论治者也。嗟乎。方神方也。公神人也。余见再生。又神视于民而应之者也。独恨公以南人宦南方。而其着述编刻。更自南方始。南人治痘疹家。往往不闻珍录。即录之亦第引其发渴痒塌一二款。以备参互。
如类聚保赤诸书止尔。无甚赏识也。岂不谓参着难常试。遂于神剂妙论。一切资覆瓿乎。抑其所编次者。浮漫不雅训。剞劂氏又鲁鱼任意。或令观者厌薄之。致未尝致目乎。不然。何此土此书。既廑廑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