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中国医籍考---第13页

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也。谓之曰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神至玄之称。是书之功。何以异是。
张介宾曰。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王九达曰。灵乃至神至玄之称。枢为门户阖辟所系。生气通天论。欲若运枢。枢。天枢也。天运于上。枢机无一息之停。人身若天之运枢。所谓守神守机是也。其初意在于舍药而用针。故揭空中之机以示人。空者灵。枢者机也。既得其枢。则经度营卫。变化在我。何灵如之。
杭世骏曰。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卷当之。唐启玄子王冰遵而用之。素问之名。见汉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针经则谧所名也。隋经籍志。针经九卷。黄帝九灵经十二卷。元沧洲翁吕复云。苟一书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据复所疑九灵是九灵。针经是针经。不可合而为一也。
王冰以九灵名灵枢。灵枢之名。不知其何所本。即用之以法素问。余观其文义浅短。与素问岐伯之言不类。又似窃取素问之言而铺张之。其为王冰所伪托可知。自冰改灵枢后。后人莫有传其书者。唐宝应至宋绍兴。锦官史崧乃云。家藏旧本灵枢九卷。是书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经高保衡林亿等校定也。孰能辨其真伪哉。其中十二经水一篇。无论黄帝时此名。而天下之水。何止十二。 以十二经脉。而以十二水配。任意错举。水之大小不详计也。
尧时作禹贡。九州之水始有名。湖水不见于禹贡。唐时荆湘。文物最盛。洞庭一湖。屡咏歌于诗篇。征引于杂记。冰特据身所见。而妄臆度之耳。挂漏不待辨而自明矣。(道古堂集)
四库全书提要曰。灵枢经十二卷。按据晁公武读书志。及李濂医史所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则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其考证尤为明晰。然李杲精究医理。而使罗天益作类经。兼采素问灵枢。吕复亦称善学人。当与素问并观。其旨义互相发明。盖其书虽伪。而其言则缀合古经。
具有源委。譬之梅赜古文。杂采逸书。联成篇目。虽 牾罅漏。赝托显然。而先王遗训。多赖其搜辑以有传。不可废也。此本前有绍兴乙亥史崧序。称旧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又目录首题鳌峰熊宗立点校重刊。末题原二十四卷。今并为十二卷。是此本为熊氏重刊所并。吕复称史崧并是书为十二卷。以复其旧。殆误以熊本为史本欤。
姚际恒曰。灵枢经。晁子止曰。或谓好事者。于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抄出之。恒案此书。又下素问一等。
(古今伪书考)
按先子曰。灵枢单称九卷者。对素问八卷而言之。盖东汉以降。素问既亡第七一卷。不然则素问亦当称九卷尔。而灵枢之称。 于唐中叶。王冰注素问。或曰灵枢。或曰针经。林亿因谓王冰名为灵枢。不可定。然今考道藏中。有玉枢神枢灵轴等之经。而又收入是经。(题曰集注而其实原文尔)则灵枢之称。意出于羽流者欤。是经亦成于众手。犹素问也。然素问各篇。文本多深奥。灵枢则不过数篇。马仲化谓功当先于素问。其说未可信焉。
玉海曰。灵枢以精气为首。今本以九针十二原为首。而甲乙经。以精气为首。不知当时所见。与今本同体异名者欤。林亿等校正素问。在仁宗嘉 中。后哲宗元 八年。高丽始献是经。其相距四十余年。则亿等不及寓目完书。故注中有云灵枢文不全。(案调经论王冰注引针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新校正曰三部九候论注引之曰灵枢而此云针经则王氏之意指灵枢为针经也考今素问注引针经者多灵枢之文但以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也)又亿等校素问甲乙经等。所引九虚文。今并见灵枢中。则九虚亦是经之别本。非全帙者。要之曰灵枢。曰九虚。曰九灵。并是黄冠所称。而九卷针经。其为旧名也。夫为灵枢者。王冰以前。不有载之者。故亿等以为冰所命。而杭世骏直为冰之赝鼎者。更为疏妄。甲乙之书。撰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素问明堂之外。乃针经文。悉具于灵枢。则实是为古之针经无疑矣。其文有少异者。传写之差误耳。如十二经水。甲乙亦有之。若据杭言。甲乙亦为唐人之伪托乎。盖素问灵枢。并秦汉人所撰。如宦者湖水之类。无害其为书矣。
杭言不足取也。史崧之刻是经。勒为二十四卷。吕复不考之崧序。而云崧并是书为十二卷。盖当时别有为十二卷者。故误为此说者。四库全书提要。谓吕以明熊宗立本为史本。然吕元人。岂有此理耶。
又按马仲化曰。大抵素问所引经言。多出灵枢者。是灵枢为先。素问为后。此说不足信焉。盖灵枢之文。浅薄易解。而所载有素问中不言及者。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又八正神明论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所谓八风八正者。唯言八方之风。八节之正气者。非八节风气。朝于太乙之义。故真言论下文。仅举四方风称之。至于灵枢九宫八风篇。岁露篇。论太一巡行。及八风之目。是素问所无,始见于易干凿度。又五变篇。有先立其年。以知其时之文。官针篇。称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也。是虽固与运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