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中国医籍考---第118页

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间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会粹。复成完帙。谨根据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亡名氏玉川伤寒论〕艺文略一卷 佚〔伤寒论后集〕艺文略六卷 佚〔石氏(昌琏)证辨伤寒论〕艺文略一卷 佚〔亡名氏伤寒集论方〕艺文略十卷 佚〔孙王二公伤寒论方〕艺文略二卷 佚〔上官氏(均)集伤寒要论方〕艺文略一卷 佚〔庞氏(安时)伤寒总病论〕艺文略七卷(医藏目录作六卷)存苏轼答庞妄常书曰。久不为问。思企日深。过辱存记。枉书具闻。起居佳胜。感慰兼集。惠示伤寒论。真得古圣贤救人之意。岂独为传世不朽之资。盖已义贯幽明矣。谨当为作题首一篇寄去。方苦多事。故未能便付去人。
然亦不久作也。老倦甚矣。秋初决当求去。未知何日会见。临书惘惘。惟万万以时自爱。(文集)
又曰。人生浮脆。何者为可恃。如君能着书传后有几。念此盒饭为数百字。仍欲送杭州开板也。知之。(文集)
黄庭坚后序曰。庞安常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生死多验。名倾江淮诸医。然为气任侠。斗鸡走狗。
蹴击球。少年豪纵。事无所不为。博弈音伎。一二所难。而兼能之。家富多后房。不出户而所欲得。人之以医聘之也。皆多陈其所好。以顺适其意。其来也病家如市。其疾已也。君脱然不受谢而去之。中年乃屏绝戏弄。闭门读书。自神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灵枢甲乙。葛洪所综缉。百家之言。无不贯穿。其简策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其读。学术浅陋私智穿凿。曲士或窜其文。安常悉能辨论发挥。每用以视病。如是而生。如是而不治。几乎十全矣。然人以病造之。不择贵贱贫富。便斋曲房。调护以寒暑之宜。珍膳美膳。时节其饥饱之度。爱其老而慈其幼。
如痛在己也。未尝轻用人之疾。常试其所不知之方。盖其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似秦汉间游侠而不害人。似战国四公子。而不争利。所以能动而得意。起人之疾。不可缕数。他日过之。未尝有德色。着伤寒论。多得古人不言之意。其所师用。而得意于病家之阴阳虚实。今世所谓良医。十不得其五也。余始欲掇其要。论其精微。使士大夫稍知之。适有心腹之疾。未能卒业。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说而不解。诚加意读书书则过半矣。(文献通考。诚加以下十字。作若有意于斯者。读其书自足揽其精微。)故特着其行事。以为后序云。
其前序海上道人诺之。故虚上以待。元符三年三月朔日。
张耒跋曰。张仲景伤寒论。论病处方。纤悉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之法。以预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哉。
且非通神造妙。不能为也。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着为论数卷。用心为述。追俪古人。淮南谓安常能为伤寒说话。岂不信哉。(文献通考)
四库全书提要曰。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宋庞安时撰。安时字安常。蕲水人。(袁文瓮牖闲评载苏轼称蜀人庞安常。未详孰是。)安时本士人。习与苏轼黄庭坚游。
第六卷末。附与苏轼书一篇。论是编之义甚悉。卷首载轼答安时一帖。犹从手迹钩摹。形模略具。又以黄庭坚后序一篇。冠之于前。序末称前序。海上人诺为之。故虚其上以待。署元符三年三月作。时轼方谪儋州。至五月始移廉州。七月始渡海至廉。故是年三月。犹称海上人也,然轼以是年八月北归。至次年七月。即卒于常州。前序竟未及作。故即移后序为弁也。序中铲去庭坚名。帖中亦铲去轼名。考卷末附载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题政和癸巳门人董炳编字。知正当禁绝苏黄文本之日。讳而阙之。此本犹从宋本钞出。故仍其旧耳。宋艺文志。但载安时难经解。前后两见。而不载此书。文献通考载庞氏家藏秘宝方五卷。引陈振孙之言云云。似乎别为一书。而列庭坚之序。与此本同。疑当时已无刻本。故传写互异欤。又载张耒一跋云云。此本未载此跋。殆传写偶佚欤。
又耒作明道杂志。记安时治验。极其推挹。而叶梦得避暑录话。乃颇不满于安时。盖耒苏轼客。梦得蔡京客。其门户异也。然曾敏行。独醒杂志。亦记其治泗州守王公弼。中丹石毒甚奇。又记其治公弼之女尤神异。敏行于元绍圣两局。均无恩怨。则所记当为公论矣。汪琥曰。伤寒总病论。宋蕲水庞安时撰。书凡六卷。其第一卷乃叙论。及六经等篇。第二卷。则论汗吐下可不可及用水用火和表温里方法。第三卷。则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痉湿 。及杂病劳复等证。第四卷。则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第五卷,则论天行温病。及变哕变黄败坏等证。
复附以小儿伤寒证。第六卷。则载冬夏伤寒发汗杂方。及妊娠伤寒方。伤寒暑病通用刺法。伤寒温热病死生证。
及附以瘥后禁忌。仲景脉说。华佗内外实辨。琥按庞氏论中。虽间有发明仲景之处。
然其用药,亦寒热错杂。经络不分。即如苏子瞻所传圣散子方。一例加载。殊为骇观。
按周必大跋山谷书东坡圣散子传曰。山谷作庞安常伤寒论后序云。前序海上道人诺为之。故虚上以待。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