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吕氏童蒙训》)
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宁粗无弱,宁僻无俗:诗文皆然。(《后山诗话》)
△学古
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辞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象也。(《吕氏童蒙训》)
东坡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仆常以此语太高,后年齿益长,乃知东坡之善诱人也。(《许彦周诗话》)
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肩,恐无此道理。陈无己云:「学诗如学仙,时到骨自换。」此语得之。(《漫斋语录》)
△晦庵诲人学陶柳选诗韦苏州
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也。如选诗及韦苏州,亦不可不熟读。
△晦庵诲人学六朝李杜
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李、杜,只学那峣嵠底,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
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然;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
△陵阳诲人学韦诗
公每劝读韦苏州诗。且云:余晚年酷爱此诗。后有书见抵,犹云多读杜陵、韦、柳也。(《室中语》)
△又读少陵诗学古人诗
常有一少年请益,公谕之,令熟读杜少陵诗。后数日复来,云少陵诗有不可解者,公曰:且读可解者。(《室中语》)
杜少陵作八句近体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卒章之辞。今人效之,临了却作一景联,一篇之意无所归,大可笑也。(《室中语》)
一日,有客携所业谒公,客退,公观之竟,语仆曰:此人多读东坡诗。大率作文须学古人,学古人尚恐不至古人,况学今人哉!其不至古人也必矣。(《室中语》)
△吕居仁诲人
楚词、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徧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
△向背
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何!(黄鲁直与赵伯充书)
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学杜无成,不失为功,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乐天耳。(《后山》)
近时学诗者率宗江西,然殊不知江西本亦学少陵者也。故陈无己曰: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少陵,故其诗近之。今少陵之诗,后生少年不复过目,抑亦失江西之意乎!江西平日语学者为诗旨趣,亦独宗少陵一人而已。余为是说,盖欲学诗者,师少陵而友江西,则两得之矣。(《渔隐》)
△悟入
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如老苏之于文,鲁直之于诗,盖尽此理矣。(《吕氏童蒙训》)
须令有所悟入,则自然度越诸子。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顿悟笔法。如张者,专意此事,未尝少忘胸中,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他人观舞剑,有何干涉?非独作文、学书而然也。(吕居仁)
△去陋
作诗浅易鄙陋之气不除,大可恶。客问:何处去之?仆曰:熟读唐李义山诗与本朝黄鲁直诗而深思之,则去也。(《许彦周》)
△忌俗
陈参政(去非)少学诗于崔(鶠)德符,尝问作诗之要。崔曰: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却扫编》)
△忌随人后
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信然。陆机曰:「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此乃为文之要。(《宋子京笔记》)苕溪渔隐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忌随人后。」诚至论也。
△勤读多为
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谪,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东坡)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陵阳谓诗本于读书
公一日见谓曰:余老矣,固愿与后生东说西话。但近年人家子弟,往往恃其小有才,更不肯读书,但要作诗到古人地位。殊不知古人未有不读书者,大可悯叹耳!
△陵阳论诗本于学
范季随尝请益曰:今人有少时文名大着,久而不振者,其咎安在?公曰:无他,止学耳。初无悟解,无益也。如人操舟入蜀,穷极艰阻,则曰吾至矣,于中流弃去篙榜,不施维缆,不特其退甚速,则将倾覆矣。如人之诗,止学也。
△艺熟必精
昔梅圣俞日课一诗。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