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戏诗云:“侏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践。心知本是同,所以无欣怨。”想见此老胸次亦复超逸。但惜操术未当,至于引用小人,遂以误国耳。
古诗比兴之旨,人多忽略。如韦苏州“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二句,朱子最喜之。盖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意思,言君子虽身处衰世,光如流萤,仍是自强不息,未敢一日稍懈,如流萤之飞度高阁然。又程明道诗:“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言衰乱之世,君子道消,不过如天际轻阴,终有晴朗之一日也。词句工丽虽不及韦苏州,然胸怀与气象则非韦所及。学子须识得此意,方可言诗。
古来词人利弊,此难具言。以诗为比,太白如苏、李;后主如子建;温、韦如晋宋间诗;北宋诸家如初唐;清真如少陵,律最细,词最润;梦窗如义山。以是推之。
自来义味玄言,无不寄之山水。如逸少、林公、渊明、康乐,故当把手共行。知此意者,可与言诗,可与论书法矣。
骨力谓峻峭特立,舒卷自如,如右军草书,体势雄强而使转灵活,不可以粗豪刻露当之。试观义山近体,学少陵非不温婉致密,然骨力终逊。山谷、后山力求矫拔而不免生硬。以此推之,亦思过半矣。此亦如人学射,久久方中,学力未到,不可强为。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王龙标诗也。“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韩致尧诗也。王语怒而韩语哀,国可知矣。牧之才放而自叹无能,怨其不用也,故谓“绿华成阴”,不必定系本事,益令人低徊不置。吕紫薇“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谢茂秦爱之,予亦爱之。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斯近乎治世之音矣。诗人之志与时偕行,不可强也。
近代论诗,沈寐叟实为具眼。“三关”之说,同时与寐叟游者,皆习闻之。予亲见其与香严书,言之如是。当时曾与香严论此,戏谓当更增一元,以元和已变盛唐,当增开元以摄李杜。寐叟意以元嘉摄颜谢,元和摄韩柳,元祐摄苏黄。鄙意苏多率易,不如易以荆公以配山谷。透得颜谢,则建安以来作略俱有之,则予无间然矣。
宋诗兼融禅学,理境过于唐诗,惟音节终有不逮。宋诗中山谷、后山为最,荆公次之,东坡、放翁又次之。苏门六君子颇有青出于蓝者,以视韩门诸子学均出其下者,有过之矣。
盛唐音节响亮,句法浑成,晚唐便失之雕琢。宋诗音节便哑,虽荆公、山谷亦然。东坡于诗并不用功,只凭天才,失之率易。王壬秋教人为诗,篇模句拟,大类填词,方法太拙,往往只具形式。渠长于《选》体,歌行亦能为之,而短于律师、绝句。张文襄亦颇能诗,晚近则有陈散原、郑孝胥。郑诗颇类后山,固不必以人废言。陈石遗能评诗,所作诗话颇可观。及其自为之,乃不能悉称。樊樊山、易实甫虽摇笔即来,不为无才,而体格太率,仅可托于元、白而已。中国文学流派太多、历史太长,欲于各家各体一一沉浸精通,大非易事。是以胸中不可无诗,笔下则不必有诗。
王昌龄诗云:“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韩致尧诗云:“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王诗益怒,韩诗益哀。吕本中诗云:“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谢榛盛称之,采入《四溟诗话》。此诗虽有迟暮之感,却无怨怒之意。池馆雪消,庶几治世先声。
后山学少陵极有功夫,亦失之于瘦。其生处可学,涩处不可学。山谷才大,有时造语生硬,亦病于涩。东坡亦才大,但多率易,则近滑。从宋诗入手易犯二病。少陵虽有率句,却不滑;虽有拙句,却不涩。义山丽而近涩,香山易而近滑。
杜诗最深厚,是儒家气象,但不能为绝句。惟《赠李龟年》一首为佳。谢诗最华妙,陶诗最玄远,太白最豪放。韩诗精炼,柳诗理境格调学谢,用字用韵在韩之上,但不成大家,名家而已。绝句,王昌龄、李太白为佳。
杜诗排律出于齐梁,能得其细,此前人未发之论也。齐梁诗,向每病其绮靡,比稍复视,乃知其细。简文之作犹佳。
老杜所以为诗圣,正在其忠厚恻怛,故论诗必当归于温柔敦厚。时贤如谢先生,诗才非不高,亦有玄旨,然所得者老庄之粗耳,其精处固另有深远者在。至于儒术,彼固未尝致力,故终嫌其薄。
选诗须摒除余事一年,抄录亦须一年乃可毕事。断自汉代,从冯惟讷《诗纪》、《乐府诗》、《全唐诗》等书取材,另加按语,乃可抉出古人之用心。
渔洋《万首绝句选》颇好,《古诗选》次之。渔洋亦长于绝句者。绝句须流利,古诗可出以郑重。《唐诗三百首》中绝句多佳。
作诗亦是无处不相见,忽然触著,打失鼻孔,不是草草。……卫武公大贤也。《抑》之诗末后数章,其言痛切。《小序》以为刺厉王,朱子全释作自儆之辞,意味尤深。
蠲戏斋诗话(三)
读《三百篇》须是味其温厚之旨,虚字尤须着眼,如“庶几夙夜”之“庶几”字,“尚慎旃哉”之“尚”字,意味均甚深长。又如“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缁衣之宜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