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杜工部诗话》)
----------------
①《历代》、《杜工部诗话》作"诗有形似之语,若诗人赋云云是也,有激昂之语,若诗人兴云云是也"。《仕学规范》三十七引《古今类总诗话》"出于"二字亦均作"若"。
②《古今类总诗话》"如镜取形,灯取影也"句,作"必实录是事决不可为"。
③《杜工部诗话》无此数字。
④《杜工部诗话》"志"下有"者"字;无"初不可"云云二语。
⑤《历代》无"古人形似之语"至此数语。
⑥《杜工部诗话》"此"下有"乃"字。
⑦《历代》无此三字;《古今类总诗话》《杜工部诗话》"警策"上有"然"字。
⑧《历代》"往往"作"处端"。
⑨《古今类总诗话》"在"作"是"。
⑩《杜工部诗话》无"耳"字。《古今类总诗话》"耳"作"尔"。
一三、诗贵工拙相半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①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者〕,②精神气骨,皆在于此。如《望岳》诗云:"齐鲁青未了",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岳》第二句如此,故先云:"岱宗夫如何?"洞庭诗先如此,故后③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使洞庭诗无前两句,而皆如后两句,语虽健,终不工。《望岳》诗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如何",虽曰乱道可也。今人学诗多得老杜平慢处,乃邻女效颦者。④余旧日尝爱刘梦得《先主庙》诗;山谷使余读李义山《汉宣帝》诗,然后知梦得之浅近。又尝爱崔涂《孤雁》诗云:"几行归塞⑤尽,念尔⑥独何之"八句;公又使读老杜"孤雁不敢啄"者,然后知崔涂之无奇。《老杜补遗》云:"鲍当《孤雁》诗云:'更无声接续,空有影相随',孤则孤矣,岂若子美'孤雁不饮啄,飞鸣犹⑦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含不尽之意乎?"(《丛话》前九、《玉屑》十四、《仕学规范》三十九引《古今类总诗话》、《鉴衡》一引《古今诗话》、《历代》四十一)
----------------
①《古今诗话》引有"而"字。
②《古今诗话》引有"者"字。
③《古今诗话》引"故后"作"后乃"。
④《玉屑》、《历代》引至此;"者"作"耳";又《仕学规范》引《古今类总诗话》、《鉴衡》引《古今诗话》亦至此,"者"下有"耳"字。
⑤《全唐诗》二十五"塞"作"去"。
⑥《全唐诗》"念尔"作"片影"。
⑦《杜诗详注》"犹"作"声"。
一四、山谷言诗法
山谷①言②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③以《原道》命意曲折。后予〕④以〔此〕⑤概考古人法度〕,⑥如〔杜子美〕⑦《赠韦见素⑧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⑨静听而〔具〕⑩陈之〔耳〕。⑾自"甫昔少年日"至"〔再〕⑿使风俗淳",⒀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故⒁已有是诗矣;然必言其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然宰相职在荐⒂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果不能荐贤⒃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又将⒄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⒅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此是可以⒆相忘于江湖之外,虽见素亦不⒇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没(21)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22)。此诗〔前贤录为压卷,(盖)〕(23)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厅(24)堂房室,各有定处,不〔可〕(25)乱也。(26)韩文公《原道》,与《书》之《尧典》盖如此,其佗皆(27)谓之变体可也。(28)盖变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不可以形器求矣。然要之以正体为本,自然法度行乎其间。譬如用兵,奇正相生,初若不知正而径出于奇,则纷然无复纲纪,终于败乱而已矣。《原道》以仁义立意,而道德从之,故老子舍仁义,则非所谓道德,继叙异端之汨正,继叙古之圣人不得不用仁义也如此,继叙佛老之舍仁义则不足以治天下也如彼,反复皆数叠而复结之以先王之教,终之以人其人,火其书,必以是禁止而后可以行仁义,于是乎成篇。若《尧典》自"若稽古帝尧"至"格于上下",则尧之大略也;自"克明俊德"至于"于变时雍",言尧修身以及天下也。于是"乃命羲和"言天事,"若予采"、"若时登庸"言人事,"洪水方割"言地事,三才之道既备,继之以逊位终焉。然则自古有文章,便有布置,讲学之士不可不知也。(《丛话》前十、《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