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北望,谓之礼佛向南行。烟岚翠锁门前路,转使高人④厌宠荣。"(《总龟》前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又《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三引《朝野遗事》,文与此异,兹附载于下:"鼎州武陵县北二十里有甘泉寺,行人多谒焉。寇莱公往雷州,凡题三十字,曰:'庚申年秋九月平仲南行至甘泉院,僧以诗板视予,征途不暇吟咏,代记年月。"后丁晋公谪朱崖过寺题云:'翠影疎疎渡,波光瑟瑟凝。帝家金掌露,仙府玉壶冰。晓钵侵星汲,霄厨向月澄。岂惟蠲肺渴,灌顶助三乘。"因而至寺者多所题咏。如殿中丞范讽诗云:'平仲酌泉曾顿辔,谓之礼佛向南行。山堂下瞰炎蒸路,转使高僧薄宠荣。'又刑部郎中崔峄诗云:'二相南行至道初,记名留咏在精庐。甘泉不洗天涯恨,留与贵人鉴覆车。'可谓言婉而意达。"
----------------
①《湘山野录》有"回"字。
②《湘山野录》"北"作"南"。
③《湘山野录》"方"作"回"。
④《湘山野录》"人"作"僧"。
一七六、张邓公题关吏牌诗
退傅张登①晚春乘安舆出南熏门,缭绕都城,游金明池,抵宿指宜春②门入。关吏捧牌请官位,书云:"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八十老③翁无品秩,三曾身④到凤池来。"(《总龟》前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中。又刘斧《青琐高议》前集五亦载张士逊事,诗与此异。诗云:"因思山去看山回,软帽轻纱入御台,门吏何须问张盖?两曾身到凤池来。"
----------------
①《湘山野录》作"张邓公士逊","登"当为"邓"之误,并脱"公"字。
②《湘山野录》"春"作"秋"。
③《湘山野录》"老"作"衰"。
④《湘山野录》"三曾身"作"昔曾三"。
一七七、石曼卿题豹隐堂诗
赵平叔客涟水军,郡守召置门下。数年,平叔以馆职守涟水,后守以所居为豹隐堂。石曼卿有诗云:"熊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年少宦游)①今郡守,蔚然惟②在立谈间。〕③"士大夫留诗甚多,莫可偕者。(《总龟》前十八、《乐趣》九)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原脱此四字,据《中山诗话》补。
②《中山诗话》"惟"作"疑"。
③《乐趣》无此二句。
一七八、商凝式咏蛤中佛像
炀帝好食蛤,忽有一蛤椎击不破,异之。寘于几下,一夜有光,肉乃自脱,有一佛二菩萨像。悔之,乃不食蛤。商凝式有诗云:"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纵有天中像,神功讵可成。"又云:"相好合如梵,端严秪为谁?事同□顽恶,且与鹬相持。"(《总龟》前十八)
案:事见《太平广记》九十九,惟不载商诗。
一七九、吴生画五圣
西洛上清宫混元后有吴生画五圣。杜甫诗云"五圣联龙衮,千宫列雁行",谓是也。(《总龟》前十八)
一八○、乐天游大林寺诗
王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四月方花。乐天游大林寺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总龟》前十八)
一八一、张乖厓诗无两府意
张乖厓镇宛丘,邸报王文正①大拜,不悦,谓坐客曰:"朝廷肯用经纶康济人乎?余少以直节自誓,束发登用,无两府心。"幕中杜寿隆曰:"固知公无两府意。"公曰:"吾胸中事,尔安得知?"杜曰:"尝见公《柳诗》云:'安得辞荣同范蠡,绿丝和雨系扁舟。"(《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正"作"贞"。
一八二、冯道明诵雍陶诗
雍陶知简州,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宾至则挫辱,投贽者少得见之。冯道明下第请谒,绐阍者曰:"与太守故旧。"及见,呵责曰:"与公昧平生,何故旧之有?"道明曰:"诵公诗,得相见,①何隔平生?"遂吟雍诗曰:"立当青草人初②见,行近③白莲鱼未知","闭门客到常如④病,满院花开未是⑤贫","江楼⑥秋入峡,⑦雨叶⑧夜侵楼"。⑨雍厚之。(《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本范摅《云溪友议》。
----------------
①《全唐诗话》四、《唐纪》五十六作"诵员外之诗,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
②《唐纪》、《全唐诗》十九"初"作"先"。
③《唐纪》、《全唐诗》"近"作"傍"。
④《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如"作"疑"。
⑤《云溪友议》、《唐纪》"未是"作"不似"。
⑥《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楼"作"声"。
⑦《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峡"作"寺"。
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