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城竹枝词 [清]吴梅颠

梅颠名熊,清乾隆时歙县人,擅诗,隐于医(鲍桂星《觉生诗抄》卷十九)。生平事迹待考。
该书封面题《徽竹枝词》,封内则题“吴梅颠《徽歙竹枝词》”,歙县博物馆藏本注为“手稿本”;细察字迹,殆为清钞稿本。
本书共收咏歙郡地理风物、民风民俗、文物古迹、历史人物、土特产品等方面之诗作共158首,凡诗句中涉及之特殊名物、风俗等,均以小字夹注其间,颇便阅读。
书无序跋,扉页中有歙县许承尧(疑庵)丁丑年(1937)亲笔题识(“前记”):“词不[甚]工,较程读山不如矣;然多载琐碎事,有为吾童时所习闻而今已遗忘者,读之亦自可喜。旧题为吴梅颠竹枝词作,信否不可知。”
此书除第一首与《徽城竹枝词》(亦题“吴梅颠制”)外,所咏均以歙县为中心,材料极为丰富,系研究徽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极为珍贵的资料。
此书除歙县博物馆藏抄稿本外,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有手钞本。

[附]原作:

徽城缺典竹枝祠,风土流传那得知。出了徽州才觉异,士人习惯不为奇。
府城近水隔华屏,半个圈儿似月形。添竹县城 (明嘉靖间)成满月,两城夹着斗山亭。
县治相传眠犬形,庆钟钟子是金陵。打钟打得铃儿响,犬不贪眠性子灵。
府署来龙象七星,魁杓亭耸兆文明。斗山文会最高敞,恰对五城如学擎。
背倚黄山青矗矗,前临练水碧鳞鳞。塘开甲乙丙丁字,贾作东西南北人。
祝家古井在羽中山(朱文公外家),八眼殷公(一名应公,南门内)共一栏,泉味黄山阁(小北门内)下好,虾蟆(冬见虾蟆聚处,掘得天然石井皆二泉也)清澈斗微澜。
小苏问道仙姑处(仙姑郑姓,子由令绩时来问道),古井清泉今尚寒。云影一泓乌岳下,青苔绣偏石栏杆。
府城多井少池塘,夏月荷花不见香。那及县城丘壑美,店多成市闹攘攘。
三管争分昔为傩,头旗(傩时先路以导)今日写人和。地方福禄人烟众,寿管人烟无几多。
四世一品(冢宰汪公(鋐)增先代坊,今呼为地方)税务上,福禄争时吃力多。今日呼为三不管,纵然管得待如何(已上皆府城)。
古歙新城(歙故无城,嘉靖间邑令史公桂芬募筑,勒石各门)璧合东,迎恩(北门)北面肃朝宗。紫阳南对仰前哲,问政玉屏(东西各名)左右从。
县城七坞四随姓(江程黄朱),竹坞桃源与燕窝。云富二山各分管,分山分管亦困傩(此下兼纪县城,以双城本同合壁故也)。
营建东山踞上游,四溪(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合作练江流。东山自此称雄镇,不必城居得胜筹。
街名十字直条条,四向城门笔画挑。最是状元坊(正得甲戍唐公皋)下过,好风不定那边飘。
街以门名南上北,西街却在南街西。巷名借井须分眼(有一三八之分),九世名高(羽中山吴氏同居之故)莫与齐。
楼往齐排十二双,呼名廿四柱原当。巷讹索分(双凤)和牛血(油税),豆腐(窦府)都来堪饱尝。
尚书门第旧相望,世世相承守不忘。或叫门楼或呼巷,吴名国仕)潘名旦)二姓一为杨(名宁)。
八脚牌楼学士坊,额题字爱董其昌。最奇一脚和三脚(总宪胡公宗宪),呼作地名俱异常。
城中三塔无人识,复有三桥日踏来。不见不知犹可诿,桥无人识亦奇哉!
孽龙何与徽州事 (许旌阳事人讹属许宣平),附会陈言最缪悠。东门内有逃龙井,东门外有龙舌头。
西出打从潮水门,张公 (邑令黄涛黄陵人)始绕七星墩。滩流碎月问津处,太白寻仙迹尚存。
南门南望见南山,樵客(即许仙宣平)歌穿烟霭间。枉使青莲远相访,何曾许入地仙班。
上北门连小北门,一门冷淡一门喧。小北门织罗底绢,上北门因通北源 (南北二乡亦称源,东西则否)。
阳和门(府署耳门)向南方开,五百年来产大才。谶应婺源出朱子,书声到处夜听来。
故城传记乌聊 (孙吴时邑人毛甘屯兵于此山,筑城保障),晋属新安历代遥。州在隋时犹号歙,名徽从宋 (宣和)到今朝。
新安卫靠阁老府(许文穆公名国),城守元傍会元家。此榜会元非第一(万历丙辰钱士升榜,汪公应元居二,钱罹法,以汪为首),居然第一却非夸。
保障功多迹未灰,高楼名号共崔嵬。将军 (蓝姓名亮,邑人,隋末率州兵保障乡国,今庙祝将军山)神通真无敌,犹射西方五鬼来 (楼建西门)。
由来山郡不禁 (平声)荒,舟挽人挑恃客粮。难得爱民向太守 (公名建善,济源人),预储惠济建新仓 (劝邑之富而好义者输票)。
肖贤惠政与崇贤,遗爱祠名感昔年。四十一人 (人多不载)同俎豆,诗歌犹咏憩棠篇。
文庙东偏朱子祠,祠于此地最相宜。东南邹鲁推名郡,文物由来信有基。
历科坊 (乾隆辛丑春毁于火)甲榜题名,一百八十有五人。此是前明本县数,一朝天子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