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补注

楚辞卷第一 离骚经第一
王逸序
班固《离骚赞序》
刘勰《辨骚》
楚辞卷第二 九歌第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楚辞卷第三 天问第三
楚辞卷第四 九章第四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楚辞卷第五 远游第五
楚辞卷第六 卜居第六
楚辞卷第七 渔父第七
楚辞卷第八 九辩第八
楚辞卷第九 招魂第九
楚辞卷第十 大招第十
楚辞卷第十一 惜誓第十一
楚辞卷第十二 招隐士第十二
楚辞卷第十三 七谏第十三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楚辞卷第十四 哀时命第十四
楚辞卷第十五 九怀第十五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楚辞卷第十六 九叹第十六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楚辞卷第十七 九思第十七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楚辞卷第一
  隋唐书《志》有皇甫遵训《参解楚辞》七卷、郭璞注十卷、宋处士诸葛《楚辞音》一卷、刘香《草木虫鱼疏》二卷、孟奥音一卷、徐邈音一卷。始汉武帝命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其书今亡。按《屈原传》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又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孟坚、刘勰皆以为淮南王语,岂太史公取其语以作传乎?汉宣帝时,九江被公能为楚词。隋有僧道骞者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唐,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
 离骚经章句第一   离骚
  校书郎臣王逸上
   曲阿洪兴祖补注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战国策》:楚有昭奚恤。《元和姓纂》云: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重、屈荡、屈建、屈平,并其后。又云:景,芈姓。楚有景差。汉徙大族昭、屈、景三姓于关中。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史记》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王乃疏屈原。疏,一作逐。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一作邪。忧心烦乱,不知所愬,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一云陈直径,一云陈道径。以风谏君也。太史公曰: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孟坚曰:离,犹遭也,明己遭忧作辞也。颜师古云:忧动曰骚。余按: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非屈原意也。逸说非是。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一作□。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史记》曰: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详与佯同。又曰: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然则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者,乃惠王,非昭王也。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史记》曰:怀王长子顷襄王立,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王怒而迁之。屈原放在草野,草,一作山。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前汉.地理志》:长沙有罗县。《荆州记》曰:县北带汨水,水源出豫章艾县界,西流注湘。沿湘西北,去县三十里,名为屈潭,屈原自沈处。汨,音觅。《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媲,配也,匹诣切。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讬君子;飘风云霓,飘,一作飙。 以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