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9-诏令奏议

6-元代奏议集录-元--第36页

世,有所未遑;行之于陛下文明之时,诚得其宜矣。此是天下之公论,非臣一人之私意也。愿陛下不以人废言,力而行之,则可以塞祸乱之源,可以兴太平之化,可以保子孙于万世,可以福苍生于无穷矣。臣猥寄外藩,不明大体,加以性识愚戆,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元文类》卷十四)
高鸣
   议立三省不便
【[至元]】 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一省,犹曰有壅,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联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元史》卷一百六十《高鸣传》)
死囚必待论报
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同上)
王恂
   论太子所当务
公上笺言:「太子天下本,付托之重,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加之领中书、枢密之政,圣上诏条所当览,庶务之本亦当屡省。官吏以罪免者,毋使侥幸更进。军官害人尤甚,改用之际,尤不可非其人。民至愚而神,变乱之余,吾不之疑,则反侧化为忠厚,国势增重矣。」 【真金于中统三年封燕王,以王恂为太子赞善,此章当上于其后。】 (《元名臣事略》卷九《太史王文肃公》引墓志)
郭守敬
   议水利
中统三年,张忠宣公荐公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蒙赐见上都便殿。公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岁可省僦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 【(□州)】 【[杨村]】 【据《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改。】 还河,以避浮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活泉开入城中,分为三渠,引出城东,灌溉其地。其三,顺德沣河东至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一千三百余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种。其河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开引,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泽,合入沣河,其间可溉田三千余顷。其五,怀、孟沁河虽已浇溉,尚有漏堰余水,东与丹河余水相合,开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其间亦可溉田二千余顷。 【[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溉田二千余顷。]】 【据《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补。】 每奏一事,上辄曰:「当务者此人,真不为素餐矣。」即授提举诸路河渠。(齐履谦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元文类》卷五十)
言京畿水利
【[至元]】 二年,授都水少监。公言:「向自中兴还,特命舟顺河而下,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乌梁海古渠甚多,可为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上纳其议。公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同上)
议开大都运粮河 【《元史》卷六十四《河渠志一》:「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一十处,共二十座,节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此与《行状》所载互有详略异同。】
【[至元]】 二十八年,有言漕事便利者。……公因至上都,别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一置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上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公领之,首事于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同上)
论历之本在于测验
是岁 【至元十三年。】 ,立局改治新历,……遂以公与赞善王公 【王恂。】 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忠宣、枢密二张公 【张文谦、张易。】 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复共荐前中书左丞许公 【许衡。】 能推明历理,俾参预之。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